李奕声先生赋
煌煌赤县,郁郁人文。溯龟蛇之奥,探鸟迹之真。有大师李公奕声者,挺生南域,毓秀越峤。幼承“草圣”林散之亲授,长拜南海康氏门人孔霄龙启慧;旋得吴玉如、陈大羽、尉天池诸先生真传。五十七载临池不辍,廿三春秋闭关求道。遂贯通金石,深研篆籀;破译古字,独辟鸿濛。其学也,贯通古今;其艺也,兼综书画;其诗也,直追唐宋;其人也,朗若星辰。
若夫发轫庠序,潜心吉金。摹岐阳之鼓,剔薛蚀以辨周秦;拓岣嵝之碑,拂苔痕而通禹奠。研铜雀之瓦,知汉魏之风流;窥雁塔之经,得隋唐之楷法。公以心炬照文字之源,以笔钥启千载之扃:“三年师兑簋”得释,“邾太宰簠”尽通;石鼓残文,精拓补阙,辑成六百四十八字,较西泠王福庵前辈又多四十六字。此四十六字得之非易:公循石鼓迁徙之踪,自陈仓、长安、开封、临安、大都,迄承德避暑山庄,又访北宋三种初拓于日本东京三井美术馆,积数十年之功,沿历代路线一一踏勘,方获此硕果。于是虫鱼之迹重昭,史籀之业再续。
洎乎执掌创作中枢,荣膺会长;倡古文字之活化,使绝学重光;领书画人才之培养,令薪传有继。更以杭州亚运之契机,担文化大使之重任:篆题徽号,印铸琮琮;墨舞西子,笔歌钱塘。世博盛幕,启于东瀛;公秉椽笔,成中国馆内唯一墨宝,悬挂贵宾厅主位,龙翔凤翥,云蔚霞蒸。使寰宇知中华字源之悠远,令友邦识华夏翰墨之玄微。观其擘窠大字,若泰岱之巍巍;方寸古篆,如瑶琨之瑟瑟;笔阵所至,铁山可摧;墨华所凝,云烟顿起。
至若展素楮于湘湖,运苍腕以临写:《大学》原本二百三十言,孔子及门人手笔也,字如珠玉,行若星罗;石鼓之形神兼备,金文之气象浑融,错落似云霞舒卷,森严如岱岳峥嵘。观者凝神,识者动容,咸叹:“此诚神州石鼓文《大学》之冠也!”尔后金文《心经》、篆书《兰亭》、石鼓《道德》、籀写《逍遥》;《西铭》阐理,《命运》抒怀;《十思》谏世,《千字》垂训;《诗品》廿四则,则则清华;《成语》五百例,例例璀璨;更有石鼓《孝经》《秋水三篇》及金文《诗经》等,凡百余宏编,皆开中国历史先河,公独张天宇,补阙扬华。
其书也,以籀立骨,以草融血,以金石铸筋,以诗词贯脉;其人也,以传承为任,以守正为心,以出新为志,以弘道为魂。故能声驰华夏,誉动寰瀛:朝日新闻载其迹,瑞士荧屏映其神;雅加达展卷生辉,别府市挥毫溢彩;德国前总统武而夫躬身求教,村山富市为之赞叹。嗟乎!墨香盈室,篆籀通灵;石鼓无声,犹响雷霆。公之艺、学、道,汇为长风,鼓浪万里;凝作甘霖,润泽百世。
赞曰:
林门传笔髓,康氏导云程。
吴苑沾时雨,陈堂振玉声。
铁线融羲献,铜斑铸史籀。
一鼓通今古,百经辟窈冥。
破字五十载,补缺千万龄。
艺声亚欧震,名与日星明。
墨气长缭绕,清芬永铮铮。
愿公之墨,与石鼓并寿;
愿公之光,共钱江长清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