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 : 首页 >>作品详情
炼铁乡赋 [辞赋]

字文斌     发布时间: 2025/7/22 18:17:40
阅读:91次      分享到

关键字
炼铁


炼铁乡者,洱源西南之僻壤,山环水绕,地僻而民淳。名曰炼铁,初闻者多疑炉火之炽,铁砧之鸣,实则不然。溯清末杜文秀起义,为通黑潓江之阻,熔生铁两万斤,铸索为桥,易藤以铁,名遂镌刻,历久弥坚。虽古桥湮灭,而名存至今,足见史痕之执拗,岁月之顽固。
黑潓江自西北奔涌,穿乡腹地,湍流如墨,势若奔雷。两岸峭壁千仞,罗坪山拔地而起,海拔三千六百,积雪冠顶,四时皎洁。山麓则暖霭氤氲,稻禾青青,玉米亭亭。一乡之内,阴阳殊异,所谓“一山有四季,十里不同天”者,诚非虚言。
忆少时栖居山羊坪,晨推窗牖,云雾如白练横亘山腰,小儿结侣踏露,笑语惊山禽,扑棱棱振翅入林。学堂陋室,土墙茅顶,然书声琅琅,与山风交响。先父执教于此,三十载青丝染雪,诲人不倦。彼时山区瘠贫,纸厂、牛桂丹诸村尤甚,村民多以玉米洋芋果腹,衣敝体露者,时有所见。然逢火把节,彝胞必舞搭梯,众环而蹈,跺地声撼谷;白族则邀唢呐手,高亢激越,裂石穿云,闻者血脉偾张。
乡中古道,昔乃大理通云龙之津,驮铃络绎,盐茶频往。今则荒草萋萋,石板上蹄痕犹在,而商旅杳矣。山石屏旧为麻风之疠所,患者与世睽隔,凄苦难言。幸有李桂科医者,数十年如一日,济世救人,更率众修路架桥,兴学启蒙。昔“麻风村”之颓域,今“幸福村”之新壤,村口博物馆铭其事,游人至此,莫不肃然。
今之炼铁,公路经纬,乔洱、平甸二线交汇,商贾渐集。黑潓江上,新桥飞虹,车驰如啸,不复旧日索桥之险。山区仍植核桃药材,文旅方兴,城客寻幽访古,饕农家之馔,购山野之珍,银帛源源而入。变者不可谓不大,然乡音未改,乡情犹炽。
余负笈远游,久睽故土。偶归乡里,旧宅倾圮,学堂新葺,父老多已化鹤。惟山青依旧,水绿依然,唢呐声仍起红白之仪,穿透岁时,直抵心腑之柔。嗟乎!炼铁之铁,非炼铁也,乃炼人心。穷山恶水,炼出坚韧;多难兴邦,炼出希冀。此乡此土,虽偏隅一方,而史风云、时迁变,皆镌刻痕,深深浅浅,历历可稽。
呜呼!炼铁乡者,非炉火之炼铁,实岁月之炼魂也。


点赞
收藏
推荐
评论
总计:条评论
提交评论
—— —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