创作背景
今天上午(2025年8月31日,农历七月初九),与好友沈国荣一起去白鹭湾拜见老校长卢勋谋先生,听老校长讲抗战时期发生在桑梓的一些轶事遗闻(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),以及卢校长自己的亲身经历。回来后感慨良久。记忆中一直风风火火、干劲冲天的卢校长竟然经历了如此多的磨难!六龄虚岁就开始读小学,但因家贫几度休学。代过课,车过水,卖过房子,只为筹集学费。千辛万苦续读初中,因交不起餐费又中途辍学。于是同学少年三人相约去山里砍柴筹钱……初中毕业后,阴差阳错读了师范,而与心仪的大学失之交臂,最终成为一名传道授业的教师。本已有意在教育战线上奋斗的他,在三年困难时期,勇于担当,而被下放回老家,以致一切归零……是金子总会发光,芋艿荷叶终究难掩菱角。乐天进取,心态良好,以及乐于助人甚至以德报怨的传统美德,如影随形伴随其身,他时刻准备着。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头脑,机遇也总是垂青于有担当的人。伏久飞必高。已人到中年的他,终于再次迎来逆天改命的机会,随后相继到三个乡镇中学任校长,接着到机关任职。如今已退休数十年的卢校长,仍然博闻强记、精神矍铄、笔耕不已。学生我也已潘郎染鬓,可在卢校长面前,哪里还有资格倚老?安得造化春常驻,直教潘鬓变青丝!
几度因贫长辍学,少年何故作樵夫?
无心修得安邦策,有意竞成遗野珠。
蛰居奋起凭恒念,久伏高飞通胜途。
皓首廉颇存壮志,潘郎不敢白鬓须。
注释:上午出发前,忽收到卢校长赠我如下藏头诗:
《赠潘培芳》
潘鬓沈腰早成典,
培育精英在当前。
芳香梅花雪中绽,
幸逢盛世霞满天。
感动之余,此七律权当是我的奉和之作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