创作背景
扬州瘦西湖由古代隋唐大运河水系和隋、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等不同时代的城壕连缀而成。在清代康乾时期已形成基本现有格局,是典型的小型浅水湖泊,其源水来自京杭大运河。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,景区充分利用河流、山丘等自然风貌,亭台楼阁依水而建,形成集锦式的“湖上古典园林”群落,是全国“湖上园林”的杰出代表。其主要分为14大景点,包括五亭桥、白塔、徐园、二十四桥、长堤春柳等。1988年,被授予国家5A级旅游景区。2014年6月22日,作为“中国大运河”遗产点之一的瘦西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,成为中国第32项世界文化遗产。
七律 (平水韵(宽韵) 寒删)
秋游瘦西湖
小舟划破琉璃影,双桨摇惊云塔闲。
垂柳长堤迎览客,大虹拱坐望金山。
湖围钓岛闻鱼唱,人隐花园扰鸟还。
二十四桥明月夜,五亭阁上万般看。
注释:塔:白塔。大虹拱:大虹拱桥。金山,小金山。钓岛:钓鱼台呈半岛状的。花园,代指徐园和万花园。长堤垂柳、二十四桥和五亭(桥)阁以上涵盖了瘦西湖的主要景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