赋“子”部精要·之卅九·《蒋子万机论·用奇》精要·拔奇取异 [诗:七绝]
向导 发布时间: 2025/10/1 22:25:53
阅读:44次
分享到
两帝三王会用人,
抜奇取异总如神。
若非渭水垂钩者,
七九零年未可循。
注释:或曰:
“官人用士,
累功积效,
以次相叙,
明主之法、忠臣之节尽矣。
若拔奇求异,
超等逾第,
非臣之事也。”
应之曰:
“顾当忧世无奇人,
倘有又不能识耳。
明法忠节,
未必已尽也。”
自昔五帝之冠,
固有黜陟之谟矣,
复勤扬侧陋;
殷有考诫之诰矣,
复力索岩穴;
西伯有呈效之誓矣,
复旁求鱼钓;
小伯有督课之法矣,
复遽求囚俘;
汉祖有赏爵之约矣,
复急追亡信。
若修叙为明法,
拔奇为非事,
是两帝三君非圣哲,
而鲍萧非忠吏也。
然则考功案第,
守成之法也;
拔奇取异,
定社稷之事也。
当多事之世,
而论无事之法,
处用奇之时,
而必效一官之智,
此所以上古多无严之国也。
(有人说:
“封官用人,
累积其功劳、成绩,
按功绩大小依次晋升任用,
则明君的法度、忠臣的节操就到顶点了。
至于提拔、求取奇异之才,
并超越等级次序来任用,
那不是臣子所应考虑的事。”
我的回答是:
“应当忧虑的是当代没有奇才,
即使有,
又怕不能识别。
好的用人法度和臣子的忠义节操,
未必就已达到极致了。”
从昔日“五帝”之首(这里指尧帝)起,
就已经有了罢免和提拔的谋略,
但还是常常荐举出身微贱而德才兼备的人;
殷商有考核和诫勉的文告,
但还是尽力访求隐居山野的人才;
西伯侯有显扬有功者的承诺,
但还别求在磻溪钓鱼的吕尚;
齐王小白有督察考核的办法,
但还是急迫地访求沦为囚俘的管仲;
汉高祖刘邦有论功赏爵的盟约,
但还是匆忙追回逃走的韩信。
若认为依次晋职是英明之策,
选择特殊人才是错误之事,
那么,
前述两帝三君便不是圣哲之人,
而鲍叔牙、萧何也不是忠心为国的官吏了。
如此看来,
考核功绩、依次递进是保持前人成就的办法,
而选拔起用特殊人才则是安定天下的大事。
处在多事的时代,
就要思考令天下太平无事的办法;
处在应该起用特殊人才的时代,
就一定要效法单个奇才官员的智谋。
所以,
上古时代的国家不严格按照考核功绩的用人制度选拔人才(此言上古时期的古圣先王深谙用奇之道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