赋“子”部精要·之卌·《政要论》精要·概说 [诗:七绝]
向导 发布时间: 2025/10/9 10:12:48
阅读:18次
分享到
文才皇览可推崇,
政要良言自致公。
曹爽有能当用智,
株连一代治平通。
注释:
附:
“子”部精要·之卌·《政要论》精要·概说
——为政要鉴 经典心语 文言常备
甲 作者其人
《政要论》作者,
系三国时桓范(?-249年)
字元则,
生年不详,
卒于魏嘉平元年。
建安末年,
入丞相府,
延康中(220年)为羽林左监。
以有文才,
与王象等典集《皇览》。
正始中(244年)拜大司农,
以清省称。
当时曹爽辅政,
以桓范是乡里老宿,
于九卿中特加敬重。
司马懿起兵讨爽,
范劝爽兄弟以天子谒许昌,
征外兵自辅。
爽不从其计。
当初,
司马懿闻范出从爽,
不觉爽然道:
“智囊往矣!”
后来曹爽被骗罢兵,
被司马懿杀害,
桓范受株连亦被杀害。
《三国志・魏书》未给桓范立传,事迹俱附在曹爽传的注文里。
乙 《政要论》其书
三国桓范所著《政要论》,
世已久佚。
唯在魏征《群书治要》中存有《政要论》十三篇,
计有《为君难》《臣不易)《政务》《节欲》《详刑》《兵要》《辨能》《尊嫡》《诤争》《决壅》《赞象》《铭诔》《序作》等篇。
主要阐述了在用人方面如何“防恶”“进善”;
提出“善治国者,
不尤斯民而罪诸己,
不责诸下而求诸身”,
“长民治国之本在身”的理论;
认为臣下辅佐国君之道“莫过于谏”,
“子从令者不得为孝,
臣苟顺者不得为忠”,
“国之将兴,
贵在谏臣”等。
《政要论》总结出古今亡国的教训,
是“皆由壅蔽于帷幄之内,
沉溺于谄谀之言”,
不能采纳臣下的批评意见所致。
丙 所谓精要
本精要自《政要论》十三篇中,
辑取一切精华要点而成,
以备今来从政等通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