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月同辉照中秋
中秋的月,是浸在古诗词里的一汪清辉,千百年来,被文人墨客拾起,酿成了岁月里最醇厚的乡愁与情思。
它曾是李白笔下“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”的那轮皎洁。彼时诗人孑然一身,立于异乡的夜色中,月光洒在肩头,像母亲的手轻轻抚过,思乡的情绪便顺着月光漫延开来,缠缠绕绕,落进眼底,化作一眶温热。这轮月,是漂泊者心中最柔软的牵挂,无论走多远,抬头望见它,就想起了故乡的炊烟与亲人的眉眼。
它也是苏轼词中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的那抹温柔。中秋夜的琼楼玉宇间,词人举杯望月,将对弟弟的思念与对人间团圆的期盼,揉进澄澈的月色里。月光跨越千山万水,照在分离的亲人身上,纵使相隔千里,也能共沐这同一轮清辉,让牵挂有了寄托,让离别多了份慰藉。这轮月,是中国人骨子里的团圆符号,承载着世间最朴素也最真挚的愿望。
还有王建笔下“今夜月明人尽望,不知秋思落谁家”的那份怅然。中秋的月色遍洒人间,家家户户都在望月抒怀,可这满腔的秋思,究竟会落在谁的心头?月光无言,却将千万人的心事轻轻托起,让每一份思念都有了安放的角落。
中秋的月,从来不是孤立的风景。它是古诗词里的字字句句,是古人的悲欢离合,也是今人心中不变的情愫。每当中秋夜,月光如期而至,我们抬头望去,看见的不仅是一轮明月,更是穿越千年的诗意与温情,在时光的长河里,静静流淌,从未消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