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小白读诗]001
“追风”辨微
——高行先生《读守开兄来诗忆旧再韵奉和》赏析
来诗细读话当年,万里征程跋步迁。
遍野追风风叶败,沿途踏雪雪花娟。
日行累袭崎岖路,夜宿寒侵浩渺天。
历练艰辛仍在记,闲聊佐料伴樽前。
高行先生此律,对仗精严,字字锤锻。沉郁苍凉之间,自蕴豁达之气。余初读颔联“遍野追风风叶败”,顿生疑窦:“追风”缀于“遍野”,岂非突兀?然沉潜再三,佐证典章,始悟其妙。今试析一二:
一曰 “追”“踏”相映:
“追风”疾若奔雷,“踏雪”稳似磐石。二字一疾一徐,刚柔互济。拟人对仗间,顿生动态张力。
二曰 隐主造境:
“追风”主语未彰,其意蕴反丰:或谓行者逆风跋涉,或状狂飚席卷四野。主客莫辨间,更显天地苍茫、人力微渺之境。
三曰 反常见奇:
“追”字本含主动,然置此反生被动迫压之感--万物摧伏之际,独有逆旅者负艰而行。较之“御风”、“迎风”,愈见抗争之志。
四曰 与时代求证:
读诗需结合所处之时代和经历来理解,请注意诗人当时所处之“文革”时代看,诗人同学来诗的题目是"忆步行串连",正值上世纪66年秋至67年春,全国以中学生为主,到处(遍野)都是长征队在步行,可见”追风“,暗喻跟风随大流也。
至若顶针回环(追风→风叶败)、音律相衔,皆诗家匠心所系。
五曰 典例为证:
少陵“感时花溅泪”,以主动语态藏被动情思,正与此“追”字暗通。李长吉“踏清秋”、王摩诘“孤烟直”,皆以常字铸奇境,皆同此一番。
诗道贵在“险中求稳”。昔杜工部“晚节渐于诗律细”,此“追风”二字,堪为注脚。吾辈后学当知:一字之微,可纳乾坤。惟手摹心追,方可期大成之日。
余庆居主人 写于香山寓斋
乙巳年仲夏午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