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 : 首页 >>作品详情
仲秋山间悟 [诗:七律]

萧学菊     发布时间: 2025/10/4 8:29:45
阅读:212次      分享到

关键字
仲秋山间悟

萧学菊/作

八月抒情流水持,光阴脉络顺天时。

蝉鸣滑径颓云树,草暗西风伤别离。

溪涧萦回遥浦唤,峰峦兀突夕阳欺。

喧哗尘世星河掩,澎湃才华尚有期。


注释:以下是对《仲秋山间悟》的点评,结合诗歌内容与艺术手法分析:
一、意象选取与时空张力
自然意象的流动性
首联“八月抒情流水持,光阴脉络顺天时”以流水喻时光,暗合中赵熙书法“线条厚重,刚劲有力”的韵律感,赋予时间具象的流动美。
颔联“蝉鸣滑径颓云树,草暗西风伤别离”中“蝉鸣”“衰草”“西风”构成秋日萧瑟三联画,与王维《山中》“荆溪白石出,天寒红叶稀”的凝练意象异曲同工,但更重哀婉情调。
空间层次的纵深
颈联“溪涧萦回遥浦唤,峰峦兀突夕阳欺”通过“溪涧萦回”的蜿蜒与“峰峦兀突”的陡峻,形成山水对立空间,呼应赵熙画作“意境广阔”的布局,而“夕阳欺”的拟人化暗含命运压迫感。
二、情感表达的双重性
外景与内情的交织
全诗以“伤别离”“夕阳欺”投射个人孤寂,尾联却陡转“喧哗尘世星河掩,澎湃才华尚有期”,在压抑中迸发希望。这种矛盾类似于辛弃疾“醉里挑灯看剑,梦回吹角连营”的壮志未泯,体现诗人对才华的自信与期许。
衰颓与昂扬的平衡
诗中“颓云树”“伤别离”的凋敝感,终被“星河掩”“尚有期”的宏阔意象消解,形成哀而不伤的整体基调,符合传统诗歌“哀矜勿喜”的审美范式。
三、艺术手法与可优化处
炼字与声律的亮点
“滑径”的“滑”字精妙,以触觉通感形容蝉鸣声的倏忽即逝;“澎湃才华”的“澎湃”双唇音爆破,增强情感爆发力。
中二联对仗工稳(如“蝉鸣”对“草暗”,“萦回”对“兀突”),但“遥浦唤”与“夕阳欺”的虚实搭配稍显失衡,可进一步打磨。
尾联的升华空间
尾句“澎湃才华尚有期”直抒胸臆,稍欠含蓄。若借鉴赵熙“书贵脱俗而有雅韵”的理念,或可化用典故隐喻抱负,如辛弃疾“看试手,补天裂”的雄浑,更增余味。四、整体风格定位
此诗融合了晚清文人画的“秀逸文雅”与宋词的跌宕气韵,在传统山水诗中注入个人精神突围的现代性。若在意象衔接与收束上更求“无迹可寻”(如王维“空翠湿人衣”的浑然),则可臻至境。
点赞
收藏
推荐
评论
总计:条评论
提交评论
—— —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