创作背景
2025年10月6日,时序八月十五,乃中秋佳节,阖家围座赏月,性致偶发,故作赋以资伴月赋之。
中秋赋
张高逢(广东)
序曰
岁届中秋,天宇澄明。金风荐爽,玉露凝清。望冰轮碾破云涛,照见山河如绘;听松涛曳动桂影,送来天地皆宁。念古今同此皓月,悟盈虚本乎自然——此身虽寄尘寰,心可随清辉共远,遂援笔作赋,以寄旷怀。
赋日
岁在乙巳,序属三秋。金风送爽,玉露凝霜;长空如拭,皓月似镶。念天地之悠悠,感时序之堂堂。昔苏子泛舟赤壁,叹“逝者如斯”;今吾临窗对月,悟“盈虚有数”。盖中秋者,非独桂香酒烈,实乃心魂相照——观那银蟾碾破云涛,清辉漫过松梢,便知天地有大美而不言,此正道家所谓“道法自然”之境也。
夫月者,阴精之宗,太极之象。初如蛾眉,渐满如璧,终复归虚,恰合“反者道之动”。看那广寒宫阙,传说有桂树千寻,吴刚挥斧不休,斧落而树创合,岂非“生生不息”之理?玉兔捣药,金蟾吐辉,虚实之间藏玄机,动静之中显真常。
此时节,江潮拍岸,似吟《南华》之章;山风穿林,如奏《黄庭》之韵。举目四望:农家晒场上,谷堆映月如金山;渔舟港汊边,灯影随波若碎银。稚子执灯嬉游,笑指月中仙;老者倚门闲坐,轻摇蒲扇论流年。三杯两盏淡酒,话及桑麻,语至江湖,忽觉宠辱皆忘——所谓“天地与我并生,而万物与我为一”,此刻方得其真意。
想那古之仙人,或驾鹤巡太虚,或骑鲸潜碧渊,所求不过“与道合一”。今吾虽处凡尘,观此月照山河,心随清辉远逝,恍见羲和驱日、望舒驭月,阴阳轮转,刚柔相济。忽有雁阵掠空,鸣声划破夜寂,惊起栖鸟三两只,扑棱棱撞碎满庭月,落得一地碎玉,却在晨光将起时,随露气消弭于无形——这来去匆匆,不正是“道在蝼蚁”“道在稊稗”?
且饮尽这杯中秋酒,任月光淌过喉间,化作一股清劲气。须知月有圆缺,如人生聚散;岁有轮回,若道体周行。不必叹“人有悲欢离合”,且学那“大江东去”,携这份清朗前行,纵使前路云遮雾锁,抬头总有月光指路,心中自有道心不磨。
诗曰:
银蟾碾破碧霄烟,万里清辉接海壖。
桂影摇风沉远梦,松涛曳月漾虚玄。
三杯忘却营营事,一啸融归浩浩天。
最是盈亏藏至理,佳期皆为道之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