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 : 首页 >>作品详情
《满庭芳·幽情付春景》 [词]

苏国富     发布时间: 2025/10/9 10:18:19
阅读:1次      分享到

创作背景
2021年9月开始学写诗词,以陶冶心情。从2025年9月24日起,发些2021年9月至12月写的诗词。

波漾[1]池光,曈昽[2]日暖,鱼游蝶戏花丛。院深幽寂,归梦杳难逢。翠袖[3]慵添倦意,弦音冷、思绪千重。情无尽,伤怀别绪,随水付流东。

,春景盛,幽情[4]怎表,对景忡忡。愿身化飞魂,逐水飘篷[5]。且伴芳菲远去,流年共、长赴匆匆。凭谁问,相思几许,都付暮烟[6]中。

注释:“波漾”[1]:描绘出池水波光粼粼、轻轻荡漾的样子,营造出一种灵动且静谧的氛围,展现出春日里池边富有生机的场景,也衬托出我内心思绪的起伏波动,就如同那池中的水波一般,难以平静。
出处:“波漾”是比较常见的描绘水波动态的词汇,古往今来在诸多诗词文中都有出现,用以展现水的姿态,如一些写景诗词中常用其来刻画池塘、湖泊等水域的画面。
“曈昽”[2]:本意是指日初出渐明的样子,在这里描绘出春日阳光温暖而柔和、渐渐明亮地洒下的状态,给整个场景增添了温馨、明媚的色调,也从侧面烘托出春日的美好,与后文我内心的幽情形成一种鲜明对比。
出处:常见于诗词中形容日出时分的天色状况,像“曈昽扶桑日,辉焕瑶台春”等诗句就用它来体现阳光的状态,增添意境美。
“翠袖”[3]:在古诗词里常代指女子,此处可能暗示我心目中的佳人形象,或者是以女子的慵懒状态自比,展现出一种带着倦意、有些消沉的姿态,结合上下文可理解为因思念、愁绪等而无心做事,尽显疲态。
出处:辛弃疾《水龙吟·登建康赏心亭》中“倩何人唤取,红巾翠袖,揾英雄泪”就是用“翠袖”指代女子,这是诗词中较为典型的借代用法。
“幽情”[4]:指隐秘、深沉且复杂的情感,在这首词里应是包含了我的思念、感伤、惆怅等诸多情绪,是一种难以言说、萦绕心头的内心情感,只能寄托于眼前的春景之中,足见其情之幽微、深沉。
出处:“幽情”一词常出现在诗词中用以表达内心深处细腻的情感,像李白《春夜宴桃李园序》“幽赏未已,高谈转清”就用到此词来体现那种别有韵味、含蓄的情致。
“逐水飘篷”[5]:字面意思是随着水流漂泊,像蓬草一样没有定所,表达出我一种想要摆脱当下愁绪,或者追随某种情感寄托而放任自己、四处漂泊的愿望,有一种无奈又随性的感觉,体现出内心对情感抒发、对解脱的渴望。
出处:诗词中常用“飘篷”等意象来象征漂泊不定的状态,比如“一身如飘篷,万里适异县”等句,借这种漂泊之感来强化内心的孤苦、无奈等情绪,这里“逐水飘篷”更是强化了那种随波逐流、无所依傍的心境。
“暮烟”[6]:傍晚时分升起的烟雾,暮霭沉沉,往往给人一种朦胧、迷离且略带惆怅、落寞的感觉,我把诸多相思、幽情都付与暮烟之中,意味着将这些无法言说、难以排解的情绪都消散在那朦胧的暮烟里,有一种无奈放手、任其消逝的意味。
出处:古诗文中常用“暮烟”营造氛围,像“日暮乡关何处是?烟波江上使人愁”,借暮烟来烘托出愁绪、思乡等情感,它是一种能很好承载人们复杂思绪的意象。
点赞
收藏
推荐
评论
总计:条评论
提交评论
—— —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