创作背景
2021年9月开始学写诗词,以陶冶心情。从2025年9月24日起,发些2021年9月至12月写的诗词。
霭霭[1]春柔,绫绫风舞,素英[2]纷落娉婷。柳丝摇曳,幽籁[3]悄回萦。云逸祥光漫洒,燕颉颃[4]、弄影轻盈。桃枝露,娇如凝盼[5],烟笼杏林馨。
闲庭,深院静,炉香渐烬,簟冷凉生。看苔绿侵阶,桐荫铺庭。昼永愁思怎遣,凭窗处、残萼飞零。梅香绕,残寒未褪,羁客[6]忆难宁。
注释:“霭霭”[1]:本义是云雾密集的样子,在这里用来形容春日那种朦胧、轻柔且带着氤氲氛围的感觉,展现出春日景象如笼罩在一层薄纱之中,富有诗意和美感。
出处:常见于古诗词中描绘云雾、烟气等朦胧状态,比如陶渊明《停云》中“霭霭停云,濛濛时雨”,原诗也是借这样的词营造出一种静谧且略带惆怅的氛围,本词取用也是为了烘托春日独特的情韵。
“素英”[2]:指白色的花,在词中具体描绘春日里那些洁白花朵纷纷飘落的姿态,给人以纯洁、优美的视觉感受,同时也增添了春日的清幽氛围。
出处:在诗词中常用以指代白花,像柳永《倾杯》词“想绣阁深沉,争知憔悴损,天涯行客。楚峡云归,高阳人散,寂寞狂踪迹。望京国。空目断、远峰凝碧。但黯黯魂消,寸肠凭谁表?恁驱驱、何时是了。又争似、却返瑶京,重买千金笑。”中就有“素英”一说,体现其对白花意象的运用。
“幽籁”[3]:指幽深寂静处发出的声音,在这里描绘春日里那种细微的、不易察觉却又萦绕在耳畔的声响,或许是风吹树叶、或是虫鸣鸟叫等,更凸显出环境的幽静。
出处:常出现在诗词中营造清幽意境,如唐 权德舆《酬穆七侍郎早登使院西楼感怀》诗:“晴霜丽寒芜,微月露碧鲜。杉梧韵幽籁,河汉明秋天。”以此来展现独特的氛围情境。
“颉颃”[4]:原指鸟上下飞翔的样子,词中用来描绘燕子在空中轻快、灵动地飞舞嬉戏,展现出春日生机勃勃、灵动活泼的一面,给静态的春日画面增添了动态美。
出处:《诗·邶风·燕燕》有“燕燕于飞,颉之颃之”的描述,后来诗词创作中多沿用这一词语来表现鸟类飞翔姿态,传递欢快灵动之感。
“凝盼”[5]:意思是凝聚目光而注视,这里把桃花拟人化,说桃枝上的花朵好似含情脉脉、目光凝聚在一处的样子,将桃花写得极为娇美动人,富有情韵。
出处:常出现在诗词中用以刻画人物神态或赋予景物拟人化的深情姿态,体现一种专注、含情的状态。
“羁客”[6]:指寄居他乡的人,在词的结尾处点明了主人公的身份以及情感生发的缘由,因漂泊在外,在这春日的美好与幽静之中,更易触发愁思,怀念故乡或者往昔,体现出那种客居他乡的孤独与惆怅。
出处:在古代诗词里经常出现,像范仲淹《苏幕遮·怀旧》中“黯乡魂,追旅思,夜夜除非,好梦留人睡。明月楼高休独倚,酒入愁肠,化作相思泪。”也借羁旅之愁来抒发情感,本词用“羁客”同样意在表达这种漂泊的愁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