郸城诗词研究会简介 中原形胜,颍水之滨,有城曰郸。伏羲于此定姓氏,老子曾炼丹证道;千年古邑,文脉绵长,诗词之风,代有传响。郸城诗词研究会自2006年8月成立以来,以“传承诗心、深耕乡土、赋能文化”为使命,聚一方雅士,汇万缕诗情,渐成豫东文化沃土上一颗璀璨的诗词明珠。一、基本概况:扎根乡土的文化家园 郸城诗词研究会是在郸城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下、经民政部门备案成立的非营利性文化社团。自2006年8月成立以来,始终以“联络诗词同好、弘扬传统文化、服务郸城发展”为核心,现有会员314人,涵盖教师、学者、公务员、企业职工、退休老人与青年学生等多元群体,形成“老带新、传帮带”的活力梯队。研究会办公地点设于县文化馆三楼,毗邻郸城书法院,雅室盈香,墨韵绕梁,既是会员雅集的场所,亦是诗教普及的窗口。二、文化渊源与办会宗旨:从历史深处走来的诗脉传承 郸城,因“郸”字载于《左传》“郸,郑地也”,自古为中原文化交汇之地。境内有段寨遗址(新石器时代)、宁平公主墓(东汉)等历史遗存,伏羲画卦台、老子炼丹炉的传说更添神秘;近代以来,郸城文人辈出,清末举人王祖同工于律诗,当代学者李廷舫著有《郸城风物志》,皆为本地诗词传统写下生动注脚。 研究会深植此方文化厚土,立“三心”为旨:一曰守正心,传承中华诗词格律之美,守护文化根脉;二曰乡土情,深挖郸城历史、民俗、风物,让诗词成为地域文化的“活化石”;三曰创新力,推动诗词与时代共振,以诗赋能乡村振兴、文旅融合,助力建设“书香郸城”“文化强县”。三、组织架构与团队:专业引领,众行致远 研究会下设顾问团、理事会与五大职能部门,形成“指导—决策—执行”的高效运转体系: 顾问团队:特聘河南省诗词学会常务理事朱俊杰、本县著名书法家邱朝玉等6人为顾问,定期开展学术指导与创作点评; 核心团队:会长张国学(县作协副主席,深耕诗词创作三十载),常务副会长董景城(政法系统诗词骨干),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宝莹(文旅局副局长,擅长文旅诗词策划); 内设部门:创作部(组织主题创作、打磨精品)、学术部(整理地方诗词文献)、编辑部(负责会刊与诗集编校)、外联部(对接省内外诗社、文旅单位)、社会部(推进“诗词进校园”)。四、主要活动与品牌项目:诗润郸城,百花齐放 研究会以“常态化活动强基础、特色化项目树品牌”为思路,年均开展活动10余场,覆盖线上线下,惠及群众超万人次:(一)常规活动:诗意浸润日常 月度雅集:固定每月最后一个周六举办“郸城诗会”,或围坐品茗咏怀,或围绕“春满洺河”“中秋望月”等主题即兴创作,至今已举办36期,留存诗稿数万首; 诗词讲堂:每季度邀请省市名家开讲,内容涵盖格律入门、诗词鉴赏、地方文化与创作融合等,累计培训会员及爱好者5000余人次; 作品研讨:每半年组织“会员作品互评会”,邀请顾问团“把脉问诊”,推动创作水平稳步提升。(二)特色项目:诗与乡土共生长 “郸城风物”主题创作:组织会员深入洺河生态公园、虎头岗烈士陵园、汲冢遗址等地采风,推出《郸城诗画地图》(配诗词+摄影)、《洺水谣》(节气诗集)等成果,其中《虎头岗祭英烈》组诗被县党史馆收录; “诗进万家”公益行动:联合教育局开展“小诗人培育计划”,在郸城第二高中、郸城第二实验初中,郸城县第三实验小学等中小学开设诗词社团,指导学生开展校园诗词创作,并创作《童眼看郸城》儿歌集;走进社区举办“邻里诗会”,以诗会友促进和谐; 文旅融合实践:为郸城“诗画小镇”创作导览诗册,在“郸城荷花节”“红薯文化节”设置诗词打卡点,助力文旅升温。(三)对外交流:扩大郸城诗名 与项城诗词学会、沈丘诗词研究会等结为友好单位,每年参与“三川诗会”、“沙颍诗潮”等大型活动;2022年在郸城举办“全市诗人游洺河诗词创作大赛活动”,创作诗词500余首,引发广泛关注。五、学术与创作成果:笔耕不辍,佳作频出 研究会坚持“创作与研究并重”,成果丰硕: 出版物:会刊《郸城诗苑》已出刊36期(季刊),刊登会员原创诗词、评论文章及地方文化专题;出版会员作品集《郸城诗词集》四卷(收录诗词20000余首)、地域文化专著《郸城历代诗词辑注》(整理明清至近现代本土诗人作品300多篇); 发表与获奖:会员作品在《中华诗词》《诗刊·子曰》《河南诗人》等刊物发表200余首,李培玉、陈宝莹等诗友在全国、全省诗词大赛中获大奖。六、社会影响与荣誉:诗心聚处,文脉生光 如今,郸城诗词研究会已成为本地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:县电视台开设“郸城诗声”专栏,定期报道活动动态;市民茶余饭后以诗会友渐成时尚,“能背几首郸城诗”成为新的社交话题;研究会先后获评“周口市优秀文化社团”“郸城县文化工作先进单位”,多位会员被评为“郸城文化达人”。七、未来展望:守正创新,再谱新章 站在新的起点,郸城诗词研究会将继续深耕: 深挖文献:启动“郸城古代诗词全集”编纂工程,抢救性整理散佚的地方诗作; 创新传播:运营“郸城诗词”短视频账号,以“诗词+书法+情景演绎”形式推广经典; 强化梯队:实施“青年诗人成长计划”,通过导师制、创作比赛等方式培育新生力量。 “诗承千年韵,郸城入墨来。”郸城诗词研究会将以诗为媒,续写中原文脉的郸城篇章,让每一缕诗心,都成为照亮家乡的文化灯火! 联系人:孙守才,联系电话:15515651361 地址:郸城县老干部局二楼 邮箱:1043658948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