梵净山的高粱情
发布时间: 2025/9/22 16:50:52 阅读:64次
分享到
文/杨再友
武陵山脉的褶皱里,梵净山群峰默默环抱着一沟沃土。这片土地的能量,在任彬同志的擘画里醒了过来——七天耕播千亩高粱,从无农药的自然生长,到五天机收入仓烘干,一粒粒饱满的籽实,悄悄酿成了绿色食品的底色。
总念着那口高粱汤粑的香。任彬会把晒干的高粱捧进打米机,两圈轻转,表皮的浮灰与粗皮便簌簌落下,露出内里温润的浅红。再送到打磨机下,或是推着石磨慢慢转,石磨吱呀响着,把高粱碾成细细的沙沙,捧在手里,满是阳光与土地的气息。
清晨的山泉水最是清亮,高粱沙沙便坦坦荡荡沉进去“泡澡”。它像在轻声嘱咐:想吃的时候,记得寻木黄本地的大糯米,按一斤沙沙配一斤糯米的比例来,用山泉水没过,让我们在冷水里歇一整晚。等天蒙蒙亮,泡软的沙沙与糯米便有了新模样。
若是想当晚尝鲜,天不亮就得起身备料。把高粱沙沙和糯米“妞儿”一同放进水里,等上七八小时,用两根手指轻轻一捏,糯米能脆生生地掐出印子,就到了磨浆的时候。机子嗡嗡转,或是石磨慢悠悠碾,磨出的浆用布帕子包好,高高吊起来滤水,像吊浆粑那样,等水滴尽了,取下布帕解开高粱吊浆,揉成一个个圆滚滚的汤圆,丢进沸水锅里。看着汤圆在水里浮浮沉沉,慢慢胀大,就知道,这口带着山气的甜糯,要开始“发光发热”了。
就连家常的高粱饭、南瓜汤,也少不了这高粱沙沙的身影。煮高粱饭时,得提前让沙沙在水里泡透,再和白米一同倒进锅里。柴火慢慢烧,水汽裹着高粱的香漫出来,沙沙在锅里慢慢舒展,和白米缠在一起,煮出一锅喷香的饭,一口下去,满是踏实的暖。
从千亩田畴里的一粒籽,到餐桌上的一碗汤圆、一锅米饭,梵净山的高粱从未吝啬过自己的能量。它跟着任彬的脚步,从土地里长出来,在石磨间碾开来,在沸水里煮开来,把武陵山的风、梵净山的露,都酿成了人间烟火里的甜,默默为这方土地的人们,发光发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