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微信扫一扫

网站首页
社团简介
诗坛讯息
诗词速递
经典博览
诗教在线
赛事纵横
诗书画苑
社团期刊
网站互联
当前位置 >> 首页 >> 诗坛讯息 >> 详细信息
柏梓追风:黔中乐土 ^ 红城联墨-第 43 期-遵义市诗联学会 诗教工委 + 中国联墨双修 遵义分校20250920

发布时间: 2025/10/5 23:41:22    阅读:161

分享到




简   讯

      乙巳秋,9月20日,凤冈县、仁怀市、巷口镇,三地文友 罗应彪、罗应贵、王  宏、胡启涌、秦智芬、魏  族、胡松玲、冉龙彪、贺都强、漆章瓊,喜叙凤冈,迎风揽翠。逐月品茶,寻迹黔中乐土。


》》概况简介

      凤冈县,隶属于贵州省遵义市。凤冈一名最早可追溯到元朝,元名龙泉,明代万历二十九年(1601年)建县,民国二年废府州建置后,更名为凤泉县,民国十九年(1930年)始置凤冈县,迄今已有400余年历史。

      凤冈县位于贵州东北部,地处大娄山南麓、乌江北岸,东临德江、思南,南抵余庆、石阡,西与湄潭接壤,北连务川、正安,系革命老区遵义的东大门,幅员面积1885.09平方公里。凤冈县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,平均海拔720米,年均气温15.2℃,森林覆盖率65%,冬无严寒,夏无酷暑,生态优美,气候宜人。

      凤冈物产资源丰富。主要农作物有水稻、玉米、油菜、烤烟、辣椒、花生、茶叶等,凤冈锌硒茶是贵州三大名茶之一,先后荣获45个国家级金奖,并出口欧盟、美国、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。主要矿藏有原煤、重晶石、含钾页岩、龙纹石、大理石等,页岩气正在勘探开发。

      近年来,相继荣获了中国富锌富硒有机茶之乡、中国生态旅游百强县、全国商品粮基地县、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、中国有机食品生产示范基地、中国名茶之乡、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县、全国无公害生猪养殖示范县、全国农村能源建设先进县、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、等国家级荣誉和称号。

》》》插图

》》建制沿革


      凤冈置县前,战国时属楚地,秦为黔中郡地,汉属蜀,晋属夜郎,隋属明阳县。唐时先后属义州、夷州、智州、思州。唐末,陷为蛮地,属羁縻思州安夷县。元置大保龙泉长官司,治所即今凤冈县。明初,属思南宣慰司,后改隶石阡府。明万历二十九年,1601年,废龙泉长官司置龙泉县,仍属石阡府,历经清代至民国。


      民国2年,1913年9月,更名凤泉县,属镇远道,亦称黔东道。民国19年,1930年,更名凤冈县。民国24年(1935年),贵州省设11个行政督察区,县属第六行政督察区,专员公署设于思南。民国26年(1937年),划入第五行政督察区,专员公署设于遵义,至民国38年(1949年12月前)未变更。

      1949年12月1日,凤冈县人民政府成立,简称县政府或凤冈县政府,隶属贵州省遵义地区行政公署。1997年6月,经国务院批准,撤消遵义地区行政公署,设立地级遵义市人民政府。1997年12月18日,遵义撤地设市正式授牌。

      1958年12月,撤消凤冈县建制并入湄潭县,国务院〔1958〕议字92号。1961年8月16日,国务院112次全体会议决定,国务院秘书厅〔1961〕秘字55号,恢复凤冈县制,隶属遵义地区行政公署。1961年至今,隶遵义市(地区)人民政府(行政公署)。

》》》插图

》》行政区划


      隋置绥阳县,后置永夷县。元初置大保龙泉长官司,寻改为龙泉坪长官司。明万历二十九年(1601年)置龙泉县。清因之,1919年改为凤泉县。以龙泉出凤凰山下而得名。1930年改为凤冈县,以凤凰山冈为名,属贵州省。

      1996年,凤冈县辖9个镇、5个乡:龙泉镇、琊川镇、进化镇、绥阳镇、土溪镇、永安镇、花坪镇、永和镇、蜂岩镇、王寨乡、石径乡、新建乡、何坝乡、天桥乡。县政府驻龙泉镇。

      2013年11月16日,省政府(黔府函238号)批复同意撤销天桥乡,设置天桥镇,镇政府驻石桥社区。撤销何坝乡,设置何坝镇,镇政府驻何坝社区。撤销新建乡,设置新建镇,镇政府驻新建社区。撤销王寨乡,设置王寨镇,镇政府驻王寨社区。调整后,全县辖13个镇、1个乡。

      2015年7月14日,省政府(黔府函160号)批复同意撤销龙泉镇、何坝镇、石径乡建制,设置新的龙泉街道、何坝街道。新设置的龙泉街道辖原龙泉镇地域,街道办事处驻龙潭湖社区。新设置的何坝街道辖原何坝镇地域,街道办事处驻何坝社区。

      原石径乡青滩村划归永和镇管辖,原石径乡宏丰社区、两河口村划归花坪镇管辖。行政区划调整后,凤冈县辖龙泉街道、何坝街道、进化镇、琊川镇、天桥镇、王寨镇、永和镇、蜂岩镇、花坪镇、绥阳镇、土溪镇、新建镇、永安镇,共2个街道、11个镇。

》》》插图

》》地理环境


      凤冈县位于贵州东北部,周边与思南、湄潭、务川等七县接壤,距省会贵阳224公里,距名城遵义96公里,是遵义的东大门,326国道和杭瑞(杭州--瑞丽)高速公路横贯县境。全县总面积1885.09平方公里。

      凤冈县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,平均海拔720米,年均气温15.2℃,森林覆盖率达62%,冬无严寒,夏无酷暑。凤冈县地处乌江北岸,大娄山南麓,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,冬无严寒,夏无酷暑,年平均气温15.2度,无霜期239-299天,平均雨日180天,年平均日照数1139小时。

      凤冈县位于扬子陆块南部被动边缘褶冲带凤冈滑脱褶皱带内,构造线展布方向以NNE-SSW向为主。区内的褶皱主要有:永安背斜、德龙背斜、永兴向斜、随阳山背斜、枪桐窝向斜、覃家坡背斜、琊川向斜、打铁沟背斜、中心庙背斜、安家寨背斜、黄家池向斜、峰岩背斜、黄鳝田向斜等。

      凤冈县境内五大河流315条大小溪,分别构成洪渡河、六池河、蒲水河、蜂王河、辉塘河五大水系,河网密布,水量充沛,相继注入乌江,河网密度每平方公里0.59公里。

》》》插图

》》自然资源


      凤冈县已发现矿种20种以上,发现各类矿床、矿点共计92处,其中6种矿产不同程度探明有储量。凤冈县已探明资源储量的产地(矿区、矿段或矿井)计有61处。凤冈县主要矿产资源有页岩气、方解石、重晶石、石灰岩、建筑石材龙纹石、水泥用灰岩、煤矿等。其次,还有铀矿、铁矿、铜矿、砷矿、铅锌矿、汞矿、水晶及石膏资源、砖瓦页岩、水泥用砂、玻璃硅质原料石英砂岩、含钾页岩、硫铁矿等。

      凤冈县森林植物有154科410属698种。其中列入国家和地方保护植物主要有银杏、南方红豆杉、楠木、马褂木、榉木等珍稀植物。凤冈县有古银杏、马尾松林、杉木林、箭竹林、香果树林、盐肤木林、慈竹林、狭叶方竹林以及多种混交林,贵州枳椇王、大楠木、大柏木、古榉木、大桂花、大叶楠木(黑壳楠)为代表的森林植物。

      凤冈县境内还有响水岩古银杏群,有的长达400多年的树龄,有大小银杏1000多棵。凤冈县境内315条大小河流水域中,共有鱼类56种。凤冈县是大鲵的原产地和优生区,拥有较为丰富的大鲵野生资源种群。

      县境内自然人文景观奇特,素有黔中乐土的美誉。有距今约4.5亿年世界上最早的陆生植物化石黔羽枝,西南地区保存最完好的玛瑙山古军事洞堡,明代摩崖石刻夜郎古甸、中华山万古徽猷。

      有集道学、佛学、易学文化为一体的太极洞,世界最大汉书凤字摩崖。有茶香飘逸的中国西部茶海森林公园,碧波荡漾的九道拐十里长河,神秘的万佛峡谷,以及民间傩戏、花戏等。

》》民族分步
      凤冈县有汉族、土家族、仡佬族、苗族等民族。

》》》插图

》》采风咏记

贺都强(仁怀)
凤 冈 行
凤冈叠翠连云嶂,九曲回廊笼雾烟。
拂晓沿溪寻鹤迹,轻纱覆径得诗篇。
初阳未染峰峦黛,野老仍耽啸咏年。
莫道商颜栖隐地,此中真趣赛神仙。



冉龙彪(凤冈)
红迹偏刀水
观光一路到琊川,红色浮雕呈眼前。
鱼水情深含热泪,传承历史励心添。

太极洞书法
古洞楹联书法佳,巨形凤字刻悬崖。
时光飞逝留痕迹,墨韵千秋游客夸。

雾霭柏梓顶
随绸飘绕到山巅,驾雾腾云梦境联。
燕紫风清花艳丽,凡人也可做回仙。

茶海之心永安
以文会友永安行,处处舒心雅趣增。
兴赏名家留墨宝,又尝陈氏泡春茗。
茶园横纵轻波荡,车道起伏飘意升。
雾漫山腰腾紫气,如临仙境忘归程。

鹧鸪天·凤冈九龙
      桂郁稻熟秋正浓。观湖阅寨赏花红。崎岖窄道达山顶,朗诵高声震宇中。
      //
      吃美味,览长龙。非遗传统两相融。  品食赏景心尤畅,醉罢归途意未穷。

〔仙吕·寄生草〕峻岭万佛山
      蘑菇抚,花朵拍。水杉横干枝奇怪,岩石异状钱难买,野鸡悠态人皆爱。终登山顶瑞云摘,张开臂膀多豪迈。


云月影(巷口镇)
鹧鸪天·云鹿凤冈
      稻涌金波到凤冈。追云赶月御风阳。琊川江畔访新友,太古崖边仰凤翔。
      //
      披晓雾,问椒苌。品茶捉影再驰缰。茅台坝上迎风眺,柏梓飞峰翠鹤樯。

〔仙吕·一半儿〕黔中乐土仙人岭
      二驱篱落驾雷辕,八拐七弯到鹤馆,弹指六驱驰阆巅。翠漓间,一半儿流云一半儿幡。

〔小石调·青杏儿〕龙泉起伏路
      茶海之心脾,起伏路、搁落飞驰。三山五岳驱云象,去跌激宕,来跌激宕,坠辍磻溪。(幺篇)回首浪涛篱,践担当、诗创传檄。经年雨雾曾来去,回乡也罢,离乡也罢,矢志种诗。



》》》插图



云车心路入仙乡
——品析云月影黔中乐土仙人岭之灵境
赏析评论:王本海

》》原玉
云月影(巷口镇)
〔仙吕·一半儿〕黔中乐土仙人岭
二驱篱落驾雷辕,八拐七弯到鹤馆,弹指六驱驰阆巅。翠漓间,一半儿流云一半儿幡。

读罢云月影(漆章琼)贤弟的这首《黔中乐土仙人岭》,仿佛被一缕清冽的山风洗濯了肺腑。它不像那些正襟危坐的山水颂歌,而更像一页从行旅日记中飘出的随性手札,记录下一段从尘世驱驰直抵仙境的奇妙旅程。短短一曲,却将现代生活的速度感,与古典仙山的超逸境完美融合,令人拍案叫绝。

一、起笔于动:现代行旅的奇幻开场
曲子的开头便先声夺人,二驱篱落驾雷辕,八拐七弯到鹤馆。诗人摒弃了传统山水诗中策杖漫步的古典姿态,而是以或指代汽车的二驱为坐骑,以驾雷辕形容其风驰电掣之势。这寥寥数笔,瞬间将我们带入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情境,我们依然在驱车远行,但目的地不再是寻常景点,而是传说中仙鹤栖息的馆驿。

八拐七弯四字,既是盘山公路的真实写照,也暗合了道家修行中曲径通幽的玄理。这段路途并非坦途,而是在迂回与颠簸中,悄然完成着从凡俗到清境的过渡。及至弹指六驱驰阆巅,旅程的节奏被极度压缩,弹指之间,便已抵达阆巅,即昆仑之巅阆风巅,这传说中的仙山。至此,诗人的座驾已从实在的二驱,化作了意念纵横的六驱,仿佛挣脱了物理的束缚,以精神驾驭着坐骑,一跃而入云天。

二、落笔于静:仙家气象的写意点睛
如果前半曲是一段充满动感的登山进行曲,那么结尾三句,则骤然切换为一幅空灵的山顶静观图。诗人历经颠簸,终抵山顶,眼前豁然开朗。她却并不以繁复的笔墨描绘山色,只以翠漓间三字,轻轻一点。这翠漓用得极妙,既写出了满山青翠欲滴的鲜活质感,又仿佛这漫山的绿色,因饱含水分而即将化开,渲染出一片朦胧氤氲的背景。

在这片青翠空濛的背景之上,诗人只捕捉了两个最核心的意象,一半儿流云一半儿幡。那缭绕的流云,是仙山的呼吸,是灵动变幻,是无拘无束的自然之魂。而那或指寺观前旗幡的隐约山幡,则是人间香火与仙家道场的标志,是秩序与信仰的象征。这一动一静,一自然一人文,相互缠绕,彼此映衬,共同构成了仙人岭的神韵。

一半儿……一半儿……的经典句式,在此处更显神采。它不作截然的分割,而是强调一种交融与并存的状态。是云是幡,已分辨不清。是真是幻,也无需追究。诗人与读者,便一同沉浸在这似真似幻、天人合一的境界里。

三、心景合一:一场精神的飞升
纵观全曲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次地理空间的位移,更是一场精妙的心境转换。诗人以现代交通工具为引,完成的却是一次精神的飞升。那驾雷辕的速度,何尝不是现代人渴望暂时逃离喧嚣,寻觅心灵净土的内在驱力?那翠漓间的宁静,正是我们穿越生活八拐七弯后,所渴求的片刻安顿与超然。

云月影(漆章琼)此曲,最可贵处,于其古瓶新酒的创造力。他大胆地将汽车写入散曲,非但不显突兀,反而因这强烈的时代感,让仙岭之旅显得更为真切可感。他告诉我们,仙境并非遥不可及,或许就在我们一次任性的出发之后,在那山路尽头,流云与经幡交织的瞬间。

这首小令,如同一扇任意门,为我们这些困于钢铁丛林中的现代人,开辟了一条通往心中仙人山的快捷而诗意的路径。

》》》插图

》》点评:王本海

【原玉】
云月影(巷口镇)
〔小石调·青杏儿〕龙泉起伏路

茶海之心脾,起伏路、搁落飞驰。三山五岳驱云象,去跌激宕,来跌激宕,坠辍磻溪。(幺篇)回首浪涛篱,践担当、诗创传檄。经年雨雾曾来去,回乡也罢,离乡也罢,矢志种诗。

这首散曲作品,以茶海龙泉的起伏山路为意象载体,通过极具张力的语言节奏,与时空交错的意象组合,构建出一幅充满生命动感的山水画卷。以下从意象营造,精神内核,与艺术特色三方面展开赏析。

一、意象经营的时空辩证法
开篇茶海之心脾,以通感修辞将视觉茶海、嗅觉心脾交融,瞬间激活读者感官记忆。搁落飞驰构成矛盾修辞,在静止与疾驰的张力中,暗喻人生进退的哲学思考。后续三山五岳驱云象,以神话意象拓展空间维度。而坠辍磻溪,则巧妙化用姜太公钓渭典故,使现代景观与历史长河产生精神共鸣。

二、跌宕路途中的生命咏叹
幺篇回首浪涛篱,以倒叙视角重构时空,将物理道路升华为精神征途。诗创传檄的宣言掷地有声,将传统散曲的隐逸情怀,转化为现代知识分子的文化担当。结句回乡也罢,离乡也罢,矢志种诗,以排比句式形成情感浪潮。在归去来的永恒命题中,确立以诗意为生命根基的存在方式。与陶潜托身已得所,千载不相违形成跨时空对话。

三、艺术形式的创新突破
曲作在保持小令精炼特质的同时,通过去跌激宕,来跌激宕的顶真叠句,模拟山路起伏的物理节奏与心灵震颤。脾、驰、象、宕、溪、篱、檄、罢、诗,全篇韵脚密集转换,恰似车轮碾过青石板的多声部交响。特别是种诗,这个陌生化搭配,既延续了种云、种月的传统诗学基因,又赋予其现代创作论的深层意蕴。

此作,在方寸之间,完成了个体经验与集体记忆的融合。山路的不平,为时代颠簸的隐喻。诗人,以文字为钺凿,在崎岖处,刻下永恒的精神标高。这种对曲牌传统抒情范式的突破,为当代散曲创作提供了新的美学范式。

》》乐土情怀

含现代诗,诗、词、曲、联、赋、骈俪、散文、歌行谣等,都可。


》》》插图

》》作品荐赏:罗应贵(凤冈)

映日荷花
绿盖红妆艳丽开,蜂飞蝶舞燕排徊。
芬芳浓郁人陶醉,画意诗情送爽来。

娄山大捷
隘口雄关死守严,红军浴血把敌歼。
任何艰险皆难阻,万里长征开好端。

琊川环卫工
迎风顶雨出勤忙,扫地除污赶现场。
早起寅时星闪闪,晚收工序夜茫茫。
通街洁净人安乐,环境清优岁瑞祥。
新年节日无休假,一样披寒如往常。

古镇琊川
改革开放几十年,古镇风光胜以前。
致富民生国策好,扶贫村寨党恩连。
茅棚尽毁修别墅,瓦院多拆建果园。
领袖英明施大爱,讴歌盛世不平凡。

凤冈锌硒茶
滴滴甘露润春芽,特色锌硒岂自夸。
不与嫣红争朵艳,愿将嫩绿任君掐。
历经远渡馨香在,忍受熬煎滋味佳。
就业门前勤致富,村民脸上乐开花。

八一颂
起义南昌建武装,帽徽闪闪耀光芒。
枪林敢闯夺关隘,弹雨何妨占岭岗。
赶蒋驱倭功绩著,援朝抗美战旗扬。
人民军队铜墙铸,凛凛威风步履锵。

》》》插图

》》作品荐赏:王宏

野鹿盖记
作者:王宏

老陈哥胜建,怀鸿鹄之志,弃省垣之繁华,携巨资而赴僻壤。甲申岁初,驱车辗转,穿云破雾,终至凤冈野鹿盖。此山者,踞黔中丘原之北陲,枕大娄而襟乌江,洪渡、龙台。干沟三河交汇于麓,如银练绕翠屏,汇天地之灵秀,聚日月之精华。观夫群峰叠嶂,云蒸霞蔚,清泉潺潺,佳木葱茏,诚茶事之圣地也。

野鹿盖者,云贵高原之明珠也。其地土壤,藏锌蕴硒,乃宇宙所赐之珍。昔陆羽《茶经》有云:黔中生思州、播州、费州、夷州……往往得之,其味极佳。凤冈古属夷州,茶事渊源久矣。今野鹿盖承其遗泽,八大茶园星罗棋布,新山、大面山、麻窝等处,皆为沃土。春日采茶时,薄雾漫山,如纱似幔,茶尖含露,青翠欲滴。传时有野鹿出没,隐现于茂林修竹之间,故得野鹿盖之名。

三河交汇之处,水秀山明。洪渡蜿蜒,龙台激荡,干沟潺潺,三水相汇,润泽茶山。官坝河、黑溪沟等支流,如血脉贯通,滋养万物。茶农常言:山有多高,水有多高。水有多清,茶有多香。此诚非虚言也。

老陈哥胜建,贵阳才俊也。当是时,凤冈僻远,交通梗塞,然君独见其潜力。甲申年,流转荒坡三千余亩,披荆斩棘,垦荒植茶。初时,乡民疑之:此等穷山恶水,焉能种茶。君笑而不语,唯以行动作答。

老陈哥深知,好茶需良工。遍访天下,终得制茶大师曹坤根。曹公技艺精湛,尤擅红茶。二人携手,共研茶事。己丑年,首办红茶培训班,免费授艺,广纳学徒。曹公倾囊相授,老陈哥鼎力支持,编印教材,延请专家审定。数年之间,培训茶人逾万,凤冈茶技大兴。

更创一亩一证之制,化整为零,让都市人亦能认养茶园。一分之地,千元可获,既享有机佳茗,又得采茶之乐。此创举也,开茶旅融合之先河,引城乡互动之新风。

野鹿盖茶园,谨遵自然之道。二十年来,不用化肥农药,除草靠人工,除虫赖禽鸟。每棵茶树,半数叶片虫蛀,然只取最嫩之尖。春茶采摘,仅收一季,夏秋叶留,以待来春。如此精耕细作,一亩茶园,年产仅六斤干茶。

茶场之内,茶与花共生,林与茶相间。春时,樱花、李花竞放,茶上有花,花下有茶。夏至,绿树成荫,蝉鸣鸟唱,茶人劳作其间,如在画中。更有微生物循环,土壤肥沃,茶树茁壮,所产茶叶,富含锌硒,养生健体,闻名遐迩。

野鹿盖茶,品类繁多。绿茶如翠玉,清汤碧液,栗香带花香。红茶似琥珀,汤色红艳,醇厚回甘。其丑茶者,外形不整,然滋味醇厚,熬制奶茶,色鲜味美。更有锌硒毛峰,白毫显露,清香高爽,叶底明亮。

二十载坚守,终得回报。野鹿盖茶连续二十年通过OFDC、IFOAM双重认证,屡获殊荣:中茶杯一等奖、中国有机百强品牌、贵州绿茶十大品牌,产品远销海内外,饮者皆赞:此茶只应天上有,人间能得几回尝。

野鹿盖者,不仅茶美,更兼人文之盛。昔陆羽品夷州茶,赞其味佳。今曹坤根传艺,桃李满天下。更有茶仙传说,陆羽驾云至此,见茶山秀丽,仙女采茶,遂留诗一首:

夷州茶山云雾绕,仙女采茶乐逍遥。
陆羽闻香下凡来,一品佳茗忘归朝。

嗟乎,野鹿盖者,集天地之灵气,聚业内之英才。老陈哥胜建,以愚公之志,辟荒植茶。曹坤根大师,以精湛技艺,制茶育人。二十载风雨兼程,终成有机典范。今日之野鹿盖,茶香四溢,誉满九州,诚茶界之翘楚也。今作此记,以赞其美:

忆秦娥·野鹿盖
大娄腹,乌江水漾千重绿。千重绿,野鹿衔翠,茶脉初郁。
//
陈公振臂开林麓,风梳雨织春山曲。春山曲,香浮云外,茶人情笃。

愿野鹿盖茶,香飘四海,福泽万民,永续辉煌!


》》》插图


作品荐赏:秦智芬

吾心归处是茶乡
作者:东篱菊

晓风吹,春雨荡,茶海之心春芽长。春山鸟鸣声声唤,归来兮,茶园深处有故乡。
雀舌开,春枝扬,山花烂漫春姑忙。春云翠叠层层染,归来兮,吾心归处是茶乡。

》》》插图

正月孕春意,二月早芽香,三月四月绿羽裳。翠垅沐轻雾,春枝摇春芳,春去春回,归路漫漫风尘盼故乡。
独芽初芯羽,双芽争春忙,三芽四芽相思长。天涯春行路,春水入春江,春回春去,去路迢迢青鸟恋茶乡。

》》》插图

骄阳催,夏日狂,茶垅堆云逐轻浪。松涛过耳阵阵诉,且来兮,仙人岭上望仙乡。
朝霞红,晚霞黄,锌硒茶海水墨淌。薄雾缠绕丝丝语,且来兮,茶心栖处是归乡。

》》》插图

五月翠绿堆,六月墨绿淌,七月八月秋芳藏。碧垅喜蜓舞,松风和蝉唱,夏来望秋,天高云淡茶风绕高岗。
一枝莲荷舞,两株桂花黄,三丛四丛山菊放。煮壶消暑退,举盏邀月光,秋来辞夏,山重水复天涯流茗香。

》》》插图

九月茶花白,十月茶果胀,冬月腊月茶水唱,霜打茶枝敛,飘雪拂茶岗,雪压茶芽,围炉煮茶茶香漫村庄。
漫话夷州事,千秋茶书藏,当年茶圣寻茶路,而今茶满乡。茶画秀长卷,四季油茶香,心栖茶海,心如茶兮,茶乡亦心乡!

》》》插图

凤冈,唐代茶圣陆羽《茶经》之八记载的黔中产茶重地夷州,上千年来,种茶、吃茶、说茶是这片土地生生不息的生活习俗和对茶痴恋的坚守。时空流转到1999年,凤冈县提出了建设生态家园、开发绿色产业的绿色战略,从此开启了绿色发展之路。从四绿工程到四生一有,再到今天的双有机(全域有机、全产业链有机)战略,凤冈大地上演了一场践行两山理论转化的生动实践,也开启了乡村振兴战略之凤冈双有机模式。

二十余年的坚守,凤冈生态立县、产业强县、质量兴县、品牌扬县的格局全面形成,有机共识深入人心,良心产业·有机凤冈地域名片日益叫响,双有机模式入选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十大典型案例,还荣获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示范县"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茶业百强县"中国名茶之乡中国长寿之乡等二十余块国家级金字招牌,因中国驰名品牌凤冈锌硒茶的影响力,凤冈还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构建资格。

50万亩生态茶园,碧浪翻飞的锌硒茶海,更是让凤冈茶产业成为农康旅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富民产业,并成就了锌硒茶乡·康养凤冈之凤冈名片和中国十大最美茶乡殊荣。今天的凤冈,已成为不少驴友、拍客和游客们的心灵栖居之地和有机慢生活向往之地。此美篇就是以茶乡人的视角,行吟行摄茶海之心凤冈,带着大家一起漫步美丽茶乡长卷,感受茶乡人的慢生活!

》》》插图

》》作者简介:
东篱菊: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,专业知识产权人,凤冈县写作协会、摄影协会、文史研究会、茶文化研究会等会员。长期致力于夷州历史文化、茶文化和凤冈有机慢生活的寻踪及研究,长期致力地方茶品牌文化、有机品牌文化的指导与推介。在省内外媒体发表多篇夷州历史文化、茶文化相关文章,及多幅摄影作品,出版有民俗散文集《风从夷州来》。
用镜头追踪茶路,用文字书写乡愁。东篱菊邀您行,摄行吟茶乡,共享凤冈有机慢生活。


》》》插图


作品荐赏:魏族



作品荐赏:铃儿




》》》插图



》》采风美图

(待上传中)










》》》插图






地址:遵义市红花岗区公园路90号

邮编:100007邮箱:czr288@qq.com联系电话:苏ICP备12063804号-2

技术支持: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诗词云

诗词云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