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微信扫一扫

网站首页
学会简介
诗坛讯息
诗词速递
经典博览
诗教在线
赛事纵横
诗书画苑
学会期刊
网站互联
东丰诗家
活动作品
词地芬芳
田园风韵
楹联赏析
曲赋天地
新韵声声
理论争鸣
当前位置 >>  首页 >>理论争鸣>> 作品详情
突破旧制:诗词文学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 [论文]

作者:龍霐     发布时间: 2024/11/12 18:17:20     阅读:687次
分享到:0

创作背景
面对当今有写诗的人而无诗人的窘境进行创作探讨。
关键字
文学/诗词/创新

    在诗词文学的广袤星空中,创新是那永恒闪烁的星光,为文学的宇宙增添无尽的璀璨。然而,当下在诗词文学创作领域,不敢突破陈规旧制的现象却犹如阴霾,遮蔽了创新之光的照耀。

    唐诗,那是中国文学史上一座巍峨的高峰。它以严谨的格律、精美的对仗和悠扬的韵律,构建起一个令后世仰望的诗歌王国。在唐朝,无数诗人在这一既定的框架内挥洒才情,创作出了大量流传千古的佳作。然而,唐诗的辉煌却也成为了一种无形的禁锢。如果后世的创作者们只是一味地模仿,将唐诗的格律和范式奉为不可逾越的圭臬,那么文学的发展将会停滞不前。幸运的是,有勇者敢于突破。宋词的出现,便是对唐诗旧制的一种大胆革新。宋词在保留诗歌抒情本质的基础上,打破了唐诗格律的部分束缚。它的句式更为灵活,长短交错,不再拘泥于五言、七言的固定格式;在韵律上也更加宽松,能够更好地适应情感的起伏变化。这种突破使得宋词能够表达出更为细腻、复杂的情感,无论是柳永的婉约柔情,还是苏轼的豪放豁达,都在新的文学形式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。

    同样,宋词在经历了自己的繁荣之后,也面临着被固化的情况。若无人突破,那文学的发展将会在宋词的模式里打转。而元曲的兴起,则是又一次伟大的创新突破。元曲跳出了宋词的一些限制,它不仅在文字上更加口语化、通俗化,而且与音乐、表演等艺术形式紧密结合,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样式。元曲的出现,拓宽了文学的受众范围,让文学真正走向了民间大众。

    然而,如今在诗词文学创作的园地里,我们却看到不少创作者依然困守在旧制之中。一方面,有些创作者过度尊崇传统诗词的格律规则,认为只有严格遵循古老的韵律和平仄要求才是真正的诗词创作。他们忽略了语言的发展和变化,在现代语境下生硬地套用古代的格律,使得作品虽然形式上看似古雅,却缺乏鲜活的生命力和现代的思想内涵。另一方面,一些创作者不敢尝试新的表现手法和创作风格,只是在已有的风格类型里进行简单的重复,缺乏对现代社会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对多元文化的融合吸纳。
    这种不敢突破陈规旧制的做法,源于多方面的因素。从心理层面来看,创作者们对传统的敬畏往往会演变成一种盲目的崇拜,担心一旦突破就会被视为离经叛道,遭受批评和排斥。同时,传统诗词创作的评价体系有时也过于强调格律等形式因素,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创作者突破的勇气。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说,部分创作者片面地理解了传承的意义,认为传承就是对传统形式的原样保留,而忽视了传承的真正内涵是在继承传统精髓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。
    但是,诗词文学的发展离不开创新。要打破这种困局,首先需要正确理解传承与创新的关系。传承并非是对旧有形式的机械复制,而是对传统诗词文学中蕴含的情感表达、意境营造等核心价值的延续。在这个基础上,创作者要敢于尝试新的形式和风格。例如,现代诗歌在语言运用上更加自由,它可以吸纳现代口语、网络语言等新鲜元素,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表达现代人的思想情感。同时,在诗词创作中也可以融合其他文化元素,如将西方诗歌的表现手法与中国传统诗词相结合,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。
    再者,诗词文学的评价体系也需要与时俱进。不应仅仅以格律等传统标准来评判作品的优劣,而应更加注重作品的思想性、创新性和时代感。当这种多元的评价体系建立起来后,创作者们就会更有动力去突破旧制,探索新的创作路径。
    诗词文学的创作要想在现代社会继续焕发生机,就必须摆脱对陈规旧制的过度依赖,以创新为笔,描绘出属于这个时代的文学画卷。只有大胆地突破,才能让诗词文学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实现创作的升华,传承并发扬这一古老艺术形式的魅力。
点赞
收藏
推荐
<<  上一篇: 白果园
下一篇: 五绝·菊  >>
评论
总计:条评论
提交评论
—— ——

地址:吉林省东丰县东风路3375号

邮编:100007邮箱:410188410@qq.com联系电话:0437-6699588苏ICP备12063804号-2

技术支持: 江苏书妙翰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诗词云

诗词云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