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人们似乎有个特性,总是摩拳擦掌地为了每一个时节准备着,如同蛰伏着的猛兽,在猎物靠近前屏住呼吸,藏匿身形。然后蓄势待发,一招致命。每个立春、立秋、清明、端午、中秋……诗人们早早地打好草稿,按捺着自己提前表达的冲动,终于等到了当天,或赏春或伤春、或悲秋或赞秋,来个清明哭坟、端午怀古、中秋赏月……作品如井喷,不禁让人感慨,现代诗之壮观,更盛全唐。
二零二三年临近中秋,我有感而发,写了一首小诗:
近中秋有感
中秋已渐近,
圆月正当织。
思人皆克制,
情愁未到时。
我的诗兴并不多,一般同个主题写一首就写不出第二首了。二零二四年七夕将近,倒是有了灵感,写了一首七夕在望:
乞巧
河鼓生明灭,天琴自转移。
星河如在望,思绪正当即。
牛郎星,又称牵牛星、河鼓二,拜耳命名为天鹰座α,是一颗白色主序星。作为一颗盾牌座δ型变星,其光变周期在0.8-1.5h之间。
织女星,又名“天琴座α”,也被称为“织女一”。织女星是北半球第三亮,全天第五亮的恒星。计算表明,织女星在12000年前曾经是当时的北极星,公元13727年左右将再次成为北极星。《诗经·小雅·大东》有言:“跂彼织女,终日七襄”,描述织女星整日整夜七次移位运转。
以“河鼓”称牛郎,以“天琴”称织女,刻意分一中一西,此为一。说好听点叫“中西合璧”,说难听点叫“中西不分”,是好是坏全凭看诗人一张嘴。刻意以专业名字称之,使不熟悉的人感受不到七夕的人文氛围,此为二。以“河鼓”对“天琴”,形成工对,此为三。“河鼓”、“天琴”各可与“明灭”、“转移”相关联,此为四。“明灭”、“转移”各与其星体特性相关,此为五。题目“乞巧”的意味要细品,此为六。“如”字的意味要深品,此为七(终于凑了个七)。七夕将至,牛郎织女好像已隔着银河逐渐望见彼此,诗人们又开始整装待发了。
转眼又一年过去,七夕又到了。这次我写不出来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