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 : 首页 >>作品详情
赵武灵王赋 [辞赋]

王桂才     发布时间: 2025/10/10 0:38:49
阅读:5次      分享到

创作背景
观战国时期赵武灵王的一生,有胡服骑射,开疆拓土之功,然晚年废长立幼,导致沙丘宫变而亡。咏其功,叹其过,感而成一篇散赋:
序曰:

战国之世,七雄裂土,赵踞北疆,四战受缚。有雄主赵雍,承肃侯之烈,抱鼎新之志,以胡服骑射淬铁血,以吞并中山拓疆舆。然沙丘宫变,英雄困饿而殒。其功如日月经天,其过若川渟岳峙,今赋之以彰不朽。

若夫少年而临危态,砥柱以显中原。

昔肃侯薨,五国陈兵会葬,虎视邯郸。少年赵雍,年方十五,令全境戒严,联韩宋以制衡,贿楼烦破盟而散之。重兵待客,锋镝寒映吊唁使;胆慑诸侯,霸业初显弱冠时。更设博闻师纳谏,立司过官正纲,去王号而称君,娶韩女以固邦。十年生聚,暗蓄裂土之志;四战之地,终成擎天之刚。

思其胡服骑射而推广,革故鼎新以流传。

观北疆胡骑,来如飞鸟,去若绝弦。叹中原车战,笨重难旋。乃召肥义而议五日,决易俗以效胡天。

胡服令下,窄袖短衣束带钩,长靴貂冠换新颜。公子成初拒,武灵亲劝;宗室众阻,箭射危言。于是千军改服,万骑控弦,原阳为邑,阴山作垣。昔年屡败于齐秦,今朝辟地于云中。林胡献马,楼烦归弓,雁门代郡,千里疆封。

既而吞并中山国,北拓疆域而豪吟。

中山之小霸,楔赵之腹心。三番攻伐,十载鏖兵。武灵亲率三军,牛翦驱车骑,赵希合先行。丹丘华阳,势如破竹;鄗邑石邑,血染旗旌。

终灭中山国,迁其君于肤施焉。北至燕代,西抵九原。赵地连疆,粟支十年。更筑长城千三百里,自代并阴山下,至高阙为塞传。胡汉交融,华夏同脉;耕战并举,民迁九原。

然则晚节昏聩而失策,沙丘宫变而悲残。

夫盛极而衰落,智昏于内寒。为宠姬孟姚,废长立幼,传位次子何;自称主父,欲治而分权。长子章怨起萧墙,沙丘变生肘腋之间。公子成围宫三月,断粮水以困雄主;武灵王掏雀啄卵,终饿死于行宫前。梁启超叹曰:“使主父永年,一统之业,其不在秦而在赵!”昔年跃马啸边庭,今朝孤魂葬荒丘。霸业空随流水,英名独载千秋。

赞其功:

胡服骑射,开华夏骑兵之先河;北拓疆土,展雄主开拓之魄力。中山既灭,赵成强邦;长城巍峨,民得安席。

叹其过:

废长立幼,乱宗法而启内斗;权分二主,陷亲子于相残。刚愎晚节,岂非智者之失而遭难!

嗟乎!

改革者当善始善终,治国者需权木平衡。武灵以军事统师之智,嫁接草原战术于农耕。然未能以政治家之明,化解长幼权力之传承。

后世吟曰:

胡衣铁骑定北边,九原云中解大难。

若使沙丘无遗恨,何须秦月照邯郸?

英雄之悲,不在败于敌国,而在溃于萧墙而寒心。武灵一生,如烈火流星,光耀与阴影同存。然其胡服骑射之策,已化入华夏血脉,成为千年变革之声音!

赞曰:

赵北雄风起,胡衣挽大弓。

中山收霸业,阴脉筑长城。

遗恨沙丘日,凋亡一代英。

桑田沧海在,犹记武灵名!
注释:赵武灵王(?-前295年),嬴姓,赵氏,名雍,赵国邯郸(今河北省邯郸市)人。先秦时代杰出的政治家、军事家、改革家,战国时期赵国第六代君主(前325年 - 前298年在位),赵肃侯之子。
点赞
收藏
推荐
评论
总计:条评论
提交评论
—— —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