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辞赋] 赵武灵王赋
序曰:战国之世,七雄裂土,赵踞北疆,四战受缚。有雄主赵雍,承肃侯之烈,抱鼎新之志,以胡服骑射淬铁血,以吞并中山拓疆舆。然沙丘宫变,英雄困饿而殒。其功如日月经天,其过若川渟岳峙,今赋之以彰不朽。若夫少年而临危态,砥柱以显中原。昔肃侯薨,五国陈兵会葬,虎视邯郸。少年赵雍,年方十五,令全境戒严,联韩宋以制衡,贿楼烦破盟而散之。重兵待客,锋镝寒映吊唁使;胆慑诸侯,霸业初显弱冠时。更设博闻师纳谏,立司过官正纲,去王号而称君,娶韩女以固邦。十年生聚,暗蓄裂土之志;四战之地,终成擎天之刚。思其胡服骑射而推广,革故鼎新以流传。观北疆胡骑,来如飞鸟,去若绝弦。叹中原车战,笨重难旋。乃召肥义而议五日,决易俗以效胡天。胡服令下,窄袖短衣束带钩,长靴貂冠换新颜。公子成初拒,武灵亲劝;宗室众阻,箭射危言。于是千军改服,万骑控弦,原阳为邑,阴山作垣。昔年屡败于齐秦,今朝辟地于云中。林胡献马,楼烦归弓,雁门代郡,千里疆封。既而吞并中山国,北拓疆域而豪吟。中山之小霸,楔赵之腹心。三番攻伐,十载鏖兵。武灵亲率三军,牛翦驱车骑,赵希合先行。丹丘华阳,势如破竹;鄗邑石邑,血染旗旌。终灭中山国,迁其君于肤施焉。北至燕代,西抵九原。赵地连疆,粟支十年。更筑长城千三百里,自代并阴山下,至高阙为塞传。胡汉交融,华夏同脉;耕战并举,民迁九原。然则晚节昏聩而失策,沙丘宫变而悲残。夫盛极而衰落,智昏于内寒。为宠姬孟姚,废长立幼,传位次子何;自称主父,欲治而分权。长子章怨起萧墙,沙丘变生肘腋之间。公子成围宫三月,断粮水以困雄主;武灵王掏雀啄卵,终饿死于行宫前。梁启超叹曰:“使主父永年,一统之业,其不在秦而在赵!”昔年跃马啸边庭,今朝孤魂葬荒丘。霸业空随流水,英名独载千秋。赞其功:胡服骑射,开华夏骑兵之先河;北拓疆土,展雄主开拓之魄力。中山既灭,赵成强邦;长城巍峨,民得安席。叹其过:废长立幼,乱宗法而启内斗;权分二主,陷亲子于相残。刚愎晚节,岂非智者之失而遭难!嗟乎!改革者当善始善终,治国者需权木平衡。武灵以军事统师之智,嫁接草原战术于农耕。然未能以政治家之明,化解长幼权力之传承。后世吟曰:胡衣铁骑定北边,九原云中解大难。若使沙丘无遗恨,何须秦月照邯郸?英雄之悲,不在败于敌国,而在溃于萧墙而寒心。武灵一生,如烈火流星,光耀与阴影同存。然其胡服骑射之策,已化入华夏血脉,成为千年变革之声音!赞曰:赵北雄风起,胡衣挽大弓。中山收霸业,阴脉筑长城。遗恨沙丘日,凋亡一代英。桑田沧海在,犹记武灵名!
发表时间:2025年10月10日 00:38:49     分类:其他作品
   1         0
[诗:七律] 热烈祝贺王润山文兄加入中国作协题诗留念
滏水钟灵毓俊才,文坛捷报雁传来。词融血性锋藏拙,境化沧冥气荡埃。墨探湘西承沈韵,诗题旅顺继唐台。今朝更展云鹏翼,作协门高万象开。
发表时间:2025年10月09日 22:24:06     分类:诗
   14         2
[诗:七律] 次韵杜甫秋兴八首
次韵杜甫秋兴八首《秋日登高》次韵杜甫秋兴八首其一又到重阳探老林,几株古柏更修森。晴光点点因斜日,掌叶层层总下阴。诤友魔侵伤柱石,孤鸿年迈有丹心。每思往事如流水,独望南天接楚砧。《老宅怀古》次韵杜甫秋兴八首其二黄叶飘零枣树斜,偏村老宅少繁华。勘书生僻无新意,度水苍茫失古槎。难见先贤弹赵瑟,偶闻远处奏燕笳。苔深履迹无人共,墙角新开一菊花。《广府秋日怀古》次韵杜甫秋兴八首其三冀南湿地洒丹晖,霜鬓同秋入翠微。塘上千荷香暗度,空中一雀影轻飞。毛公治水名传播,李白寻亲意不违。无数先贤留足迹,云帆共济忘轻肥。《人生似秋》次韵杜甫秋兴八首其四每叹红尘似布棋,赢输或有喜和悲。楚河汉界兵推演,冷雨秋霜叶落时。漫步高山能跨越,乘舟彼岸竞横驰。堪怜白发丹心在,往事如烟总运思。《秋登明山》次韵杜甫秋兴八首其五黄花翠柏锁秋山,登览悠悠一瞬间。西望嶙峋云际耸,东观险隘雾中关。青龙盘踞迎香客,昭惠威灵护旧颜。为报平干昌盛日,群贤济济列仙班。《洺州秋日丰收》次韵杜甫秋兴八首其六嘉禾涌浪暖心头,岁稔临洺醉杪秋。如杏核桃欣豁目,垂铃大豆自无愁。梨云映日翻晴雪,渔浦连天闹水鸥。忽唤谪仙同赋咏,清歌一曲颂洺州。《洺州秋日怀古》次韵杜甫秋兴八首其七吾侪常念夏王功,传唱民间戏剧中。地道口深藏剑气,虚粮冢大荡寒风。护城月冷蟾光白,列阵枫鸣战旆红。欲问洺州今胜昔,星灯灿夜照诗翁。金秋曲梁怀古次韵杜甫秋兴八首其八草黄苇白道逶迤,毛冢高峰入碧陂。舌客官封曲粱令,凫盟私咏凤凰枝。千秋霸业如沙尽,河朔文风非斗移!歌咏梓桑难忘记,星河欲曙拙篇垂。
发表时间:2025年10月09日 19:44:34     分类:诗
   13         0
[点评] 李宣章《寒露赋》欣赏
寒 露 赋 李宣章 夫烟凝远岫,露浥平芜。叶辞青琐,菊绽黄衢。盖露自今朝而转冷,叶随寒序以成枯。雁逐残霞,以辞北塞;虫吟败草,而赴秋徂。天既高而垂霭,水渐瘦以凝酥。听寒蛩之切切,感时序之区区。 于是凭栏寄兴,对景幽舒。芦雪堆银,映汀洲而泛素;枫丹坠锦,染林麓以凝朱。昔王维辋川之蹑叶,曾将霜色描于图轴;今我篱边之熟酿,再唤陶公话以芳菊。且砌下霜浓,侵潘郎之鬓雪;阶前月淡,牵张翰之莼鲈。渔舟系岸,收纶罢钓;农舍扃扉,积粟充厨。遂忆杜牧江枫之泊夜,念渊明稚子之候闾。松梢缀月兮清辉漫洒,疑是青莲倾酒之处;竹径凝霜兮寒气潜濡,恍如子美对花之居。 遥思往岁之雅集,近赏今朝之秋图。感物华之迭代,叹岁月之踟蹰。遂抚焦桐,歌秋兴;援彩笔,咏秋蕖。驭淡云而遐举,伴寒星以共孤。且尽杯中之绿蚁,莫教虚负此悠湖。 (依词林正韵) 才子点评: 李宣章此篇《寒露赋》以骈赋为体,文辞典雅,意境清幽,通过对寒露时节物候景象的细腻描绘,融入历史人文典故,展现出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和独特的时空感怀。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评析: 一、意象选取与节气特征赋文紧扣寒露节气特征,选取 “烟凝远岫”“露浥平芜”“菊绽黄衢” 等典型秋日意象,生动勾勒出深秋的寥廓与清寒。其中 “水渐瘦以凝酥” 以“瘦”字形容秋水收敛,既符合寒露后水量减少的自然规律,又赋予动态诗意;而 “雁逐残霞”“虫吟败草” 则暗合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寒露三候“鸿雁来宾”“雀入大水为蛤”的物候记载,凸显对传统节气文化的精准把握。二、典故化用与人文情怀作者巧妙串联历史人物典故,如王维辋川绘霜叶、陶渊明东篱赏菊、张翰莼鲈思归等,既丰富了文化内涵,又借古人之志趣抒写自身超然物外之情。“砌下霜浓,侵潘郎之鬓雪” 化用潘岳《秋兴赋》“斑鬓髟以承弁兮”,将自然之霜与人生暮年相映照,深化了时光易逝的慨叹;结尾 “驭淡云而遐举,伴寒星以共孤” 更显遗世独立之姿,与苏轼《赤壁赋》“挟飞仙以遨游”的旷达遥相呼应。三、语言艺术与骈赋技法全文恪守骈赋规范,对仗工整且音韵铿锵。如 “芦雪堆银,映汀洲而泛素;枫丹坠锦,染林麓以凝朱” 一句,以“银”对“丹”、“素”对“朱”,色彩对比鲜明,构图层次丰富,极具画面感。此外,“侵”“牵”“系”“扃”等动词的精准运用,使静态秋景充满动态张力,可见作者炼字之功。四、结构布局与情感升华赋文依循“景—情—理”的古典范式:开篇写寒露物象,中段凭栏寄兴、援引典故,尾段以“感物华之迭代”收束,抒发生命感悟。这种由外而内、由物及心的递进,暗合传统天人合一哲学,与寒露时节“万物敛藏”的天地之气相契合。尤其 “莫教虚负此悠湖” 一句,于萧瑟中透出豁达,升华了珍惜当下、顺时应命的主题。总之,此赋深得汉魏六朝小赋精髓,既具“体物写志”的工笔之妙,又不失“感时伤怀”的深沉之思。作者以寒露为媒介,将自然律动与人文哲思熔于一炉,堪称现代骈赋创作中的佳作。
发表时间:2025年10月09日 15:45:58     分类:其他作品
   6         0
[点评] 红妆社长七律《秋兴之四·寄病中友人》点评
秋兴之四《寄病中友人》 红妆 世事无常局内棋,月亏月满莫伤悲。 借来橘井放怀后,赋得杏林翻手时。 万像离披云过耳,三秋吞吐福连驰。玉瓶已备平安酒,待遣长风寄好思。才子点评:红妆社长七律《秋兴之四·寄病中友人》以“秋兴”为背景,寄赠病中友人,情感真挚,意象清新。以下从格律、意象、情感、手法等角度点评之。一、格律工稳,章法严谨 平仄与对仗:全诗符合七律平仄规范,中间两联对仗工整。“借来橘井放怀后”对“赋得杏林翻手时”(事典相对),“万像离披云过耳”对“三秋吞吐福连驰”(虚实相生),体现古典诗歌的对称美。 起承转合:首联以“世事如棋”“月亏月满”起笔,喻人生无常;颔联用医药典故承续慰病之意;颈联转为开阔之境,暗含豁达;尾联以“备酒寄思”收束,呼应诗题,结构缜密。 二、意象典雅,双关巧妙 医药意象:“橘井”“杏林”既指代医术(典出《神仙传》),又暗含对友人康复的祝愿,契合“病中友人”主题。 自然哲理:“月亏月满”喻世事循环,“云过耳”化用“过耳秋风”,显超脱之态;“三秋吞吐”则暗含时间流转中的修养心境。 尾联寄情:“玉瓶平安酒”兼有物质与象征意义,既实指养生酒,又寓平安之祈;“长风寄思”以宏大意象传递深情,余韵悠长。 三、情感层次:由劝慰至升华 首联豁达定调:以棋局、明月为喻,劝友人超越短暂悲欢,立意高远。 颔联贴心慰藉:借医药典故表达对友人身体的关怀,含蓄雅致。 颈联境界开拓:由身体疗愈转向精神超脱,“云过耳”“福连驰”有道家逍遥意趣。 尾联殷切期许:以“备酒待归”收尾,既显友情之笃,又暗含对重逢的乐观期待。 总之,此诗以传统手法写现代关怀,将病中慰藉与人生哲思相融,得“秋兴”之苍茫而不失温润,承七律法度而见新意。尤其尾联“长风寄思”,化虚为实,堪称点睛之笔。 此律情真意切,技法娴熟,既见古意,又寓新声,是一首有温度、有深度的寄赠之作。
发表时间:2025年10月09日 15:30:14     分类:其他作品
   13         0
[辞赋] 美女赋
序曰:天地有灵气,山水毓佳人。观古今之绝色,非徒皮相之妍,实乃气韵之新。溯历史长河,采撷芳华,以赋纪其风姿、咏其功绩、赏其章彩,盖美之真谛,在德在行在魂也。更兼现代巾帼,续写华章,以涵古今。 若夫美之极者,得乾坤清淑之气而成天仙!其形也,或如苎萝溪畔,西子浣纱,碧波见之而鱼潜,柔荑素手,顾盼流连。有清荷含露之雅;或如塞外孤烟,昭君抱琵琶,朔风闻之而雁落,眉锁苍茫,魂寄故国,为胡汉共尊之美焉!至若貂蝉拜月,云翳掩辉,其姿婉转于凤仪亭畔,眼波暗藏千军策;玉环醉舞,牡丹敛容,其态丰盈于华清池中,霓裳翻动九重天。 然则今之佳人,风姿亦不让古人。或如“神仙姐姐”刘亦菲,清冷若姑射仙人,不食人间烟火,眉眼如画,气质胜神。或如迪丽热巴,异域风情扑面,明眸璀璨如星,舞姿翩跹,美艳绝伦。更有李沁,因习戏曲而身段婀娜,眉目含情,素颜清丽,古今融合而创新。此皆自然之灵与时代之韵相融,各美其美,美美铸魂。 虽有倾城之色,未若济世之功!昔越女西施,以纤弱之躯入吴宫。柔媚化剑,乱君臣而存社稷,虽功成身隐,其胆识令鬼神惊。汉宫女使昭君,辞长安而赴大漠,琵琶作契,息烽火而续和平。纵青冢独向黄昏,其襟怀足耀古今而记铭。貂蝉一女周旋于虎狼之间,巧施连环计,诛国贼亦留声。木兰女扮男装,代父从军,抗击外敌,忠孝两全而生风。更有如李清照者,以词锋抒家国之恸,“生当作人杰,死亦为鬼雄”。秋瑾女侠,为推翻满清、追求共和英勇就义而光荣。 然则今之巾帼,更显时代担当:如宋庆龄先生,一生致力于妇女儿童事业和社会公益,其端庄优雅与高尚品格,堪称现代女性之楷模;如建筑师林徽因,不仅以诗篇《你是人间的四月天》触动人心,更以专业学识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等重要设计,将浪漫诗意与严谨科学完美结合。亦有如网球运动员王欣瑜,以匀称矫健之躯驰骋赛场,展现力量、自信与健康之美,重新定义当代女性风采。是知朱颜非祸水,慧心可擎天!古有红妆安天下,今有巾帼立潮头。 嗟乎!美之咏叹,终须超越皮囊!观古之审美,多追求温婉、娴静、柔美之“内秀”,如林黛玉之“娇弱美”,才情横溢却善感悲伤。然今之审美,更为开放多元,不仅看重外表,更强调独立个性、才华学识、内在修养以及是否健康。 故真美者,在气节如竹、在胸襟似海、在灵魂若月,历劫不损其光,万古犹存其芳。其形或随时代流变——从汉服唐装的含蓄内敛到今日时尚的个性张扬。但其神髓,终归于对生命价值的弘扬。古今美女,犹如一曲交响乐的不同乐章。共同谱写出人类对“美”这一永恒主题的诗行。 赞曰: 灵秀钟神女,风华万代扬。 沉鱼因义重,落雁为和长。 闭月纾国难,羞花伴盛唐。 今有巾帼志,星海续华章。 科学探寰宇,健儿竞锋芒。 丹心照青史,岂独貌无双!
发表时间:2025年10月09日 07:34:49     分类:其他作品
   28         0
[辞赋] 朱山乐园赋
序曰: 乙巳中秋,余访永年朱山。见朱山石刻保护于山顶,华北最大玻璃桥威武凌云,横跨朱娄两山之间。索道穿岚,孔雀栖谷,湖光映日,游者流连。感古今之交融,叹天人之共工,遂作斯赋以纪其之壮观。 夫朱山者,冀南之灵岫,邯郸之乐园也。北临洺水,南望赵陵,东连娄山,西接明山。昔汉文后元六年,赵臣刻石以祝王寿,篆隶相参,开摩崖之先河,是为“中华石刻鼻祖”而广传。千秋雨风,石纹犹存“赵廿二年”之印记;百丈峰岳,云气长护西汉文脉之绵延。今人依山建园,植松柏二十万株,引溪谷成湖沼,荒丘焕为仙境,实乃造化与人工共铸之奇观。 若夫登临览胜,可乘缆车直上云层。俯视则朱山、娄山双峰对峙,玻璃桥连如银练悬空。人行其上,恍踏云霓,下瞰林壑幽深而静雅,南水北调之河若带绕环。西望碑刻长廊,汉唐遗墨与今人题咏相映;东眺唐垒遗址,古戍荒台共夕照争荣。更有滑索飞渡,激流勇进,高空自行车跃跃欲试,海盗船起伏生风——现代游趣,尽纳于古典山水画图之中。 至若山脚闲游,别有洞天。恐龙园中石兽嶙峋,似穿运古;孔雀谷里珍禽飞舞,常鸣柏间。音乐喷泉随律起舞,花田薰衣草紫浪涌翻。忽见老翁垂钓于莲湖之畔,幼儿奔赴于水上乐园。夜幕既降,火树银花映琉璃之殿,霓虹焕彩照云中古庙,千年石刻与摩天轮共星月争辉,诚所谓“古今一瞬,文明永续”。之大观也。 嗟乎! 昔年荒岳,今为画廊。石刻沉默二千载,终得万人瞻仰;野岭荒芜八百里,竟变百卉芬芳。此非独天工之秀,亦见人智之宏:护文物而筑园林,存古意而拓新章。观夫老妪扶索道而笑,稚子指石刻而问,可知文明传承,正在这山水嬉游之中而弘扬也! 赞曰: 汉刻摩崖映碧空,天桥飞峙若霓虹。 松涛犹诵赵王醴,花海新添稚子容。 纵贯古今留胜迹,名扬中外有神工。 朱山幸遇新时代,长伴乾坤乐未穷。
发表时间:2025年10月09日 05:36:52     分类:其他作品
   25         3
[点评] 李宣章《阆 中 古 城 赋 》点评
阆 中 古 城 赋(以“阆中古城神韵”韵) 李宣章 蜀北钟灵,阆中瞩望。倚剑门而叠翠,耸巴岭以蕴藏。水汇嘉陵以萦九环,山顾雉堞而抱千嶂。玄武枕峦,秘契堪舆之奥秘;青龙绕城,深谙天地之运象。昔传仙境遗踪,云笼石巷;今睹古城焕彩,风拂画舫。脉接金牛,道通三巴之壤;光烁斗星,名驰万古之阆。 观乎胜迹,迷以秀容。锦屏列画,白塔摩空。金沙漾碧,绿树笼葱。江绕三方,锁尽巴山之秀气;城踞四野,收全蜀地之菁珑。阁倚滕王,犹剩高吟随落照;祠邻汉阙,尚存古意挟雄风。波映飞檐,影动鱼龙之戏藻;烟笼古巷,香随燕雀而穿栊。更大佛寺蔼瑞,中天楼耸穹。天人合一凝清趣,山水相依入画中。 品其古韵,雅风和煦。巴子旧都,秦关汉府。贡院碑残,科名迹著。落下闳制历于开宗,春节源流探以延祚。竹马灯游,春倌语栩。保宁醋冽,犹闻昔日之糟馥;古宅檐低,尚见当年之梁户。街存唐宋之容,俗继明清之数。绵绵文脉未疏,熠熠风流可溯。一脉风华兮承秀灵,千秋底蕴兮聚今古。 追溯桓侯镇蜀,七载靖兵。瓦口摧锋,张郃丧胆;蚕桑劝课,巴土含情。祠筑西街,庙貌巍然接汉;冢封古柏,灵庥永护乡宁。敌万楼高,犹显虎臣之雄概;良牧街雅,长留贤守之英名。皮影演以忠魂,千秋称颂;乡人怀其惠政,四季谒临。战火频经以终不毁,英名长垂而壮其城。 至若古街焕彩,新韵卓伦。灯笼耀夜,鼓乐喧辰。汉服巡游,恍入唐衢宋肆;航机览胜,尽览水绿山亲。非遗展演,皮影戏中藏往事;春博设筵,古节原乡聚旅宾。旧巷藏珍,古物犹存雅趣;新城逐梦,风华更胜前尘。推演仙盘,会易经纶。古今交融生妙境,沧桑历尽显威神。 灵瑞阆中,宇寰琼瑾!山水含情,人文厚蕴。古韵流芳,新声玉振。客自天涯,心倾阆苑之域;文传宇寰,笔颂古城之峻。馨香溢巷,牵惹诗肠之吟;柏影摇风,勾连画手之敏。长萦魅力,允遂声名之古今;永驻风华,终藏天地之神韵。才子点评:李宣章先生《阆中古城赋》,以“阆中古城神韵”为韵,结构工整,辞藻典雅,成功地将阆中的地理形胜、历史人文与今日风采熔于一炉,是一篇颇具水准的骈文赋作。具体赏析如下:1、结构严谨,韵律和谐:全赋严格遵循“阆中古城神韵”六字韵脚布局,每段一韵,层层递进。从宏观的地理格局(“望”、“藏”韵),到具体的名胜古迹(“容”、“空”韵),再到深厚的历史文脉(“煦”、“府”韵),以及英雄传奇(“兵”、“情”韵)和当代新貌(“伦”、“辰”韵),最后以总括神韵作结(“瑾”、“蕴”韵),章法井然,显示出作者精心的构思。2、意象丰赡,境界开阔:赋作善于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阆苑仙境的独特气质。如以“水汇嘉陵以萦九环,山顾雉堞而抱千嶂”描绘其山环水绕的风水格局;以“锦屏列画,白塔摩空”点染其标志性景观;更以“皮影演以忠魂,千秋称颂”将非遗文化与历史人物巧妙结合。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古城既雄浑又清雅,既古老又鲜活的意境。3、典故精当,文脉深厚:文中恰当地融入了阆中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与人物,如张飞(桓侯)镇守阆中的忠勇事迹,天文学家落下闳制定《太初历》的卓越贡献,以及“贡院碑残,科名迹著”所暗示的科举盛况,使文章承载了厚重的历史底蕴,与阆中“巴国古都”、“文献名邦”的地位十分契合。总而言之,李宣章先生的《阆中古城赋》是一篇成功的现代骈赋。它不仅准确捕捉并艺术地再现了阆中古城作为“风水宝地”和“文化名城”的灵魂,更在严谨的传统形式中注入了对古城当代发展的观察与赞美。全文气韵生动,文采斐然,读来令人对阆中之“神韵”心驰神往。可谓得阆苑之形神,展辞赋之风华。
发表时间:2025年10月08日 17:26:14     分类:其他作品
   15         5
[诗:七律] 七律·寒露
寒露逢秋夜渐长,西风卷地菊花黄。云边雁字书空远,篱下霜英抱冷香。万物凝珠惊墨客,千山敛气动红妆。萧疏残景仍追韵,虽越五旬犹向阳。
发表时间:2025年10月08日 17:01:01     分类:诗
   7         3
[点评] 李下蹊《过西安广仁寺》点评
过西安广仁寺李下蹊未辨空门大小乘,偶来觉路步金绳。心魔自伏金刚杵,眼泪谁盈度母灯。敕建原来绥蒙藏,仁慈是否布黎烝。莲池锦鲤长闻训,不识修为至几层。才子点评:李下蹊此首《过西安广仁寺》是一首立意深刻、技巧娴熟的七言律诗,不仅生动描绘了广仁寺的宗教氛围,更融入了对历史与宗教社会功能的深沉思考。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点评:1、 意象运用与意境营造诗歌的开篇“未辨空门大小乘,偶来觉路步金绳”便巧妙地勾勒出诗人作为普通访客的形象。“未辨”二字坦诚地表达了面对精深佛法的谦逊姿态,而“金绳”一词,既可能指代佛寺中庄严的法器或装饰,也暗喻佛法为众生指引方向的道路,生动具体。颔联“心魔自伏金刚杵,眼泪谁盈度母灯”是诗中的佳句。诗人巧妙地运用了“金刚杵”(象征阳刚、力量与断除烦恼)和“度母灯”(象征阴柔、慈悲与温暖)这两样广仁寺中极具代表性的圣物,构成了一刚一柔、一伏一悲的深刻对照。这不仅展现了寺院内的典型意象,更将外在的法器内化为对内心世界的观照,引发读者对修行与救赎的思考。 2、思想深度与历史反思诗歌的深层魅力在于其由景生情、由情入理的升华。颈联“敕建原来绥蒙藏,仁慈是否布黎烝”将视角从个人体验转向宏大的历史叙事。这里化用了广仁寺的核心历史背景——由康熙皇帝敕建以巩固边疆、怀柔蒙藏。一个“是否”,以冷静而犀利的笔触,对皇权利用宗教进行政治教化的本质提出了诘问,体现了诗人可贵的历史批判意识和人文关怀。尾联“莲池锦鲤长闻训,不识修为至几层”更是余韵悠长。诗人或许实见寺中放生池内的锦鲤,借此展开奇妙的联想:终日聆听佛法的游鱼,其修行到了何种境界?这一问,看似天真,实则意味深长。它既可能是一种自况,表达了对精进修为的向往与困惑;也可能是一种反讽,暗指即便长居圣境,若不能内心觉悟,亦难证菩提。3、艺术手法与整体风格在艺术手法上,这首诗对仗工整,特别是颔联和颈联,对仗贴切自然。全诗语言凝练,蕴藉深沉,符合七言律诗的法度。其风格沉郁顿挫,将感性的景物描写与理性的历史沉思完美结合,展现出一种深邃典雅的艺术特色。4、文化意蕴与价值此诗的价值,在于它超越了普通的记游之作,成功地将即景抒情、咏史怀古和哲理思考三者融为一体。它不仅让我们领略了广仁寺作为汉满蒙藏文化融合的独特建筑景观,更引导我们思考宗教在历史与现实中的复杂角色,以及个体在宏大叙事面前如何自处与反思。
发表时间:2025年10月08日 16:31:58     分类:其他作品
   5         2

1 2 3 4 5
  • 986 条记录 第 1 页/共 9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