阆 中 古 城 赋
(以“阆中古城神韵”韵)
李宣章
蜀北钟灵,阆中瞩望。倚剑门而叠翠,耸巴岭以蕴藏。水汇嘉陵以萦九环,山顾雉堞而抱千嶂。玄武枕峦,秘契堪舆之奥秘;青龙绕城,深谙天地之运象。昔传仙境遗踪,云笼石巷;今睹古城焕彩,风拂画舫。脉接金牛,道通三巴之壤;光烁斗星,名驰万古之阆。
观乎胜迹,迷以秀容。锦屏列画,白塔摩空。金沙漾碧,绿树笼葱。江绕三方,锁尽巴山之秀气;城踞四野,收全蜀地之菁珑。阁倚滕王,犹剩高吟随落照;祠邻汉阙,尚存古意挟雄风。波映飞檐,影动鱼龙之戏藻;烟笼古巷,香随燕雀而穿栊。更大佛寺蔼瑞,中天楼耸穹。天人合一凝清趣,山水相依入画中。
品其古韵,雅风和煦。巴子旧都,秦关汉府。贡院碑残,科名迹著。落下闳制历于开宗,春节源流探以延祚。竹马灯游,春倌语栩。保宁醋冽,犹闻昔日之糟馥;古宅檐低,尚见当年之梁户。街存唐宋之容,俗继明清之数。绵绵文脉未疏,熠熠风流可溯。一脉风华兮承秀灵,千秋底蕴兮聚今古。
追溯桓侯镇蜀,七载靖兵。瓦口摧锋,张郃丧胆;蚕桑劝课,巴土含情。祠筑西街,庙貌巍然接汉;冢封古柏,灵庥永护乡宁。敌万楼高,犹显虎臣之雄概;良牧街雅,长留贤守之英名。皮影演以忠魂,千秋称颂;乡人怀其惠政,四季谒临。战火频经以终不毁,英名长垂而壮其城。
至若古街焕彩,新韵卓伦。灯笼耀夜,鼓乐喧辰。汉服巡游,恍入唐衢宋肆;航机览胜,尽览水绿山亲。非遗展演,皮影戏中藏往事;春博设筵,古节原乡聚旅宾。旧巷藏珍,古物犹存雅趣;新城逐梦,风华更胜前尘。推演仙盘,会易经纶。古今交融生妙境,沧桑历尽显威神。
灵瑞阆中,宇寰琼瑾!山水含情,人文厚蕴。古韵流芳,新声玉振。客自天涯,心倾阆苑之域;文传宇寰,笔颂古城之峻。馨香溢巷,牵惹诗肠之吟;柏影摇风,勾连画手之敏。长萦魅力,允遂声名之古今;永驻风华,终藏天地之神韵。
才子点评:
李宣章先生《阆中古城赋》,以“阆中古城神韵”为韵,结构工整,辞藻典雅,成功地将阆中的地理形胜、历史人文与今日风采熔于一炉,是一篇颇具水准的骈文赋作。具体赏析如下:
1、结构严谨,韵律和谐:全赋严格遵循“阆中古城神韵”六字韵脚布局,每段一韵,层层递进。从宏观的地理格局(“望”、“藏”韵),到具体的名胜古迹(“容”、“空”韵),再到深厚的历史文脉(“煦”、“府”韵),以及英雄传奇(“兵”、“情”韵)和当代新貌(“伦”、“辰”韵),最后以总括神韵作结(“瑾”、“蕴”韵),章法井然,显示出作者精心的构思。
2、意象丰赡,境界开阔:赋作善于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阆苑仙境的独特气质。如以“水汇嘉陵以萦九环,山顾雉堞而抱千嶂”描绘其山环水绕的风水格局;以“锦屏列画,白塔摩空”点染其标志性景观;更以“皮影演以忠魂,千秋称颂”将非遗文化与历史人物巧妙结合。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古城既雄浑又清雅,既古老又鲜活的意境。
3、典故精当,文脉深厚:文中恰当地融入了阆中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与人物,如张飞(桓侯)镇守阆中的忠勇事迹,天文学家落下闳制定《太初历》的卓越贡献,以及“贡院碑残,科名迹著”所暗示的科举盛况,使文章承载了厚重的历史底蕴,与阆中“巴国古都”、“文献名邦”的地位十分契合。
总而言之,李宣章先生的《阆中古城赋》是一篇成功的现代骈赋。它不仅准确捕捉并艺术地再现了阆中古城作为“风水宝地”和“文化名城”的灵魂,更在严谨的传统形式中注入了对古城当代发展的观察与赞美。全文气韵生动,文采斐然,读来令人对阆中之“神韵”心驰神往。
可谓得阆苑之形神,展辞赋之风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