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词] 水调歌头·己巳中秋
己巳金秋季,满月耀长天。古贤今士同仰,辉洒九州川。往昔蟾宫遥念,传说嫦娥舞殿,意绪漫千年。此夜共佳景,思绪涌如澜。看当今,升平世,韵绵连。万家团聚,笑语欢悦乐无边。科技驰驱霄汉,伟业昭彰宏灿,绮梦正堪圆。风拂山河秀,祥瑞满人间 。
发表时间:2025年10月06日 22:22:59     分类:中秋节
   20         4
[诗:七律] 铭记九一八
警报长鸣忆旧殇,卢沟烽火映沧桑。铁蹄踏处山河碎,贼寇行时岁月惶。剑胆常怀驱恶志,雄心不灭卫家邦。图强莫忘当年辱,青史昭昭警世长 。
发表时间:2025年09月18日 16:04:21     分类:诗圃常开
   88         1
[散文] 《炁生道成》
信道,信的非是虚妄,而是天地至理。学道,学的非是盲从,而是明悟真谛。修道,修的非是长生,而是仁爱之境。诵经,非为敷衍字数,而是澄澈灵台。敬神,非为卑躬屈膝,而是消除骄矜。抱拳,非为表面功夫,而是尊崇万有。真正的求道之人,非是经文的堆砌者,亦非山林古刹的徘徊者、守望者,而是心灵的雕琢者,善恶的明察者。舍得的洒脱者,本心纯粹的守道者。于周围之花开花谢、笑语泪颜、起卧行眠。道难述,述则失全,道永在,未醒而未瞻。道非遥,即在心间、在路途、在目边。用心感悟,以行证验,方能与道相牵。
发表时间:2025年09月04日 15:23:33     分类:诗圃常开
   92         1
[诗话] 夫妻之道
在时光长河的幽微之境,夫妻之缘,似星辰交织,演绎着世间至深的奥秘。男,若苍穹之天,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”。恰似鲲鹏展翅,扶摇直上九万里,心怀壮志,于风云间砥砺前行。在商海,如范蠡泛舟,智谋深远,于仕途,若于谦持守,刚正不阿。涵养如渊,容纳百川,天清之日,祥瑞满家。以坚毅为盾,护家庭安稳;用担当作梁,筑爱巢坚固。女,如广袤之地,“地势坤,君子以厚德载物”。犹若大地母亲,孕育万物生机。温柔若潺潺溪流,润泽心田;坚韧似磐石屹立,无惧风雨。孟母三迁,为子择良居;陶母封鲊,教子守清廉。不嗔不怒,地宁祥和。以宽容为怀,化矛盾纷争;用慈爱为火,暖家人身心。男领妻行道,引领是智慧的导航,引领如明灯,照亮前行方向。共赴人生旅途,同历繁华与沧桑,在柴米油盐中品味生活真意,于艰难困苦里紧握彼此手掌。女助夫成德,相助是无声的力量。如伯牙子期,琴瑟和鸣,心灵相契;似梁鸿孟光,举案齐眉,相敬如宾。在拼搏路上给予支持与鼓励,在荣耀之时提醒谦逊与自省。阴阳融合,是天地间最美的交响。恰似日与月交替,成就岁月流转;仿若山与水相依,勾勒世间画卷。相互理解,是心灵沟通的桥梁;彼此尊重,是爱情保鲜的秘方。岁月悠悠,夫妻携手走过风雨彩虹。以爱为笔,书写浪漫诗章;用情作墨,绘就幸福模样。如此夫妻之道,方可成就家庭的美满安康,让幸福之花,盛开千年不败,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永恒芬芳。
发表时间:2025年09月04日 15:15:36     分类:诗圃常开
   81         0
[散文] 安平秋韵:千年刻石与瓷光中的博陵遗梦*
——寻访滹沱河畔的时光碎片一、青石上的千年呓语2006年的深秋,衡水安平县义门村的田野间,一块沉睡千年的青石刻石被文物工作者从荒草中唤醒。苔痕斑驳的石面上,卷草纹如藤蔓缠绕时光,楷书字迹清晰可辨:“宿云含雨柳依依,古寺萧条过客稀。秋蕊满庭红不扫,只应天女散花归。”落款“吴安持居易题”,跋文则记载了北宋元祐四年(1089年)黄河水患、都水使者吴安持巡视滹沱河防的往事。这块长193厘米、宽47厘米的青石,是宋代官制与文人心境的缩影。题、诗、跋、款四部分主次分明,末尾“宣德郎知安平事兼兵马监押韩纶立石”的隶书款识,印证了宋代地方官员的职责与品阶——韩纶以正七品文散官之职,与县尉吕清臣、主簿孙延共同将吴安持的诗文刻石永传,恰似一场跨越时空的官场接力。二、元祐四年的秋雨滹沱公元1089年的北宋,黄河水患已成朝堂心腹大患。自元丰五年(1082年)黄河改道北流后,河北路屡遭决堤之灾。吴安持,这位王安石的女婿、宰相吴充之子,身负都水使者(正六品)之职,奉旨巡视滹沱河防。彼时,他正深陷“回河东流”与“维持北流”的党争漩涡——以文彦博为首的“回河派”力主恢复故道,而苏辙等人则主张顺应水势。吴安持的诗中,“古寺萧条”是眼前景,更是心中事:治水多年,百姓流离,连佛门清净地亦难逃荒芜。义门寺始建于唐,盛于宋。康熙《安平县志》载,元代李恭让因孝行被旌表“义门”,村名由此而来,更成“义门秋雨”之景,传说秋旱时独此村得雨润泽。吴安持策马至此,见残破殿宇外红叶堆积,铜铃零丁,提笔题壁。安平县知事韩纶恐诗作湮灭,遂命人刻石,将一场秋雨、一声叹息,镌入青石肌理,亦将宋代地方治理的细节定格千年。三、刻石背后的治水长卷吴安持的仕途,恰似黄河水势般跌宕。元祐三年(1088年)任都水使者后,他力主“回河东流”,却因元符二年(1099年)黄河内黄决口、东流断绝而被贬远方。诗中“天女散花归”的意象,或暗合佛经中“天女以花检验修行”的典故,将治水者的无力感升华为禅思——人力难抗天意,唯余秋蕊零落成泥。刻石跋文记载的“黄河屡迁河道”,实为北宋水文史的缩影。彼时滹沱河作为黄河支流,河道摆动频繁,沿岸佛寺多建于高地以避水患。义门寺僧众曾开仓赈灾,以“义”为名践行慈悲,却终因宋室南渡后北地凋零而荒废。青石上的文字,不仅是治水争议的注脚,更揭示了佛教与河流共生的智慧:僧侣参与疏浚、安抚流民,寺庙成为灾民庇护所,直至自然与战火将其抹去。四、博陵第:瓷光中的历史倒影安平,古称博陵。这片土地的故事,不仅镌于青石,亦闪烁于瓷釉之中。元代“博陵第”瓷器,以其底部嵌刻的“古相·博陵第”款识闻名,器型恢弘,纹饰繁密,青花幽蓝如滹沱夜雨。学者考证,定窑衰落后,部分工匠南迁景德镇,仍以“博陵”为号,将北方定窑的素雅与南方青花的绚烂交融,铸就元瓷巅峰。博陵第瓷器的纹饰中,莲池鸳鸯、云龙飞凤,恰似吴安持诗中“柳依依”“天女散花”的意境延伸。而“张文进”“张进成”等工匠落款,则让人遥想:这些匠人中,或有安平子弟?他们是否听闻过故乡义门寺的秋雨,或曾以瓷坯为纸,绘下对博陵故土的眷恋?五、寻访者手记:秋蕊与瓷片的对话今日的义门村,麦田如金毯铺展,村民指着古寺遗址说:“这里的红叶总比别处红些,怕是千年前的秋蕊化进了土里。”文物工作者清理刻石时,孩童围问:“这字是神仙写的吗?”——他们不知,千年前的“神仙”,正是与他们的先祖共历水患的凡人。不远处,农人犁地时偶见瓷片。青花残片上,缠枝莲纹蜿蜒如河,或许正是某件博陵第瓷器的碎片。瓷光与刻石,一碎一整,却同样承载着博陵大地的记忆:吴安持的叹息、韩纶的执着、无名工匠的匠心,皆在秋风中低语。**后记**青石裂痕,是时光的笔迹;瓷片零落,是文明的星火。安平义门村的千年故事,在刻石与河流、秋蕊与瓷光中交织,成为一首未完成的史诗——关于治水者的孤独、佛寺的慈悲、匠人的执着,更关于每一粒尘土如何铭记历史,每一阵风如何传递永恒。
发表时间:2025年08月30日 17:22:45     分类:现代诗歌
   98         2
[辞赋] 咏门赋
鸿蒙初辟,乾坤始创,天地氤氲,岁月悠长。门之发端,邈若苍芒。当夫阴阳初判,混沌渐敞,巢栖穴处,荆扉柴牖为防。昼启以迎瑞霭,纳旭光之洋洋;夜闭而御灾殃,护安寝于寝床。虽质朴无华饰,却坚韧似金刚,守护之意萌显,文明之基滥觞。逮至商周,宫室隆兴,门制昭彰,礼数咸定。诸侯大夫,各循其等;贵贱尊卑,以门为证。朱门丹漆,辉映权贵之荣盛;铜环兽面,增添庄严肃穆情。朝门巍峨,王者君临,令传四海,万邦来庭。斯门也,国之颜面,政之枢扃,赫赫威仪,八方震惊。秦汉以降,大一统成。长城逶迤,关门扼要,锁钥边城。嘉峪关前,黄沙漫卷,驼铃悠鸣,丝路初兴。门通异域,贸迁纵横,文化交融,气象恢宏。函谷关险,鸡鸣狗盗传奇生;玄武门变,刀光剑影王朝更。门中故事,史册充盈,兴衰交替,尽付史评。洎乎大唐盛世,国门宏开,万邦辐辏,风华盖世。朱雀门阔,天街如带,仪仗森列,万国衣冠拜冕旒之尊;门内繁华,市井鼎沸,诗酒风流,尽显上国之襟怀。长安诸门,见证荣泰,文明远播,四海倾怀。宋明以还,虽历沧桑,门风赓续,家邦传扬。江南水乡,深宅绮巷,石门木扉,藏蕴温婉情长。书香门第,礼仪传家,门楣之上,德馨流芳。徽派巧构,门雕精妙无双,花鸟人物,栩栩如生若翔。此民间艺术之瑰宝,门文化之凝光。降至近代,国门罹殃,列强叩关,山河沦丧。虎门销烟,壮举激昂,岂料烽火骤起,国门洞敞。南京条约,辱国丧邦,华夏大地,深陷棘荒。然志士仁人,愤而起抗,以热血为门,启救亡之途长。武昌首义,冲破封建罗网;五四风雷,开启民主新章。今逢盛世,国门再开,改革开放,巨龙奋迈。国门之外,环球互联,经贸合作,文化互采。家门之内,乐业安居,科技日新,生活康泰。高铁如箭,驰向世界舞台;航天逐梦,探索浩渺穹垓。一带一路,连接中外,门之内涵,焕彩增辉。吾门姓氏,源远流长,或承姬脉,或起他方。门氏族人,星布八荒,秉承祖训,励志图强。家门之内,亲情沛洋,尊老爱幼,和睦祯祥。门风清正,勤勉向学,贤才蔚起,为国增光。赋曰:千古门风岁月遒,兴衰更迭几经秋。家兴国富门庭显,海晏河清盛世酬。昔日列强惊梦碎,今朝伟业壮心留。且观华夏辉煌路,再启新程立浪头。 浩浩哉,门之文化,渊深博厚,贯穿古今,融入心眸。愿吾辈承前启后,继往开来,使门之精神,永耀千秋,护我家国,振我神州!
发表时间:2025年08月28日 10:42:22     分类:联钟辞赋
   152         5
[词] 水调歌头·中年
岁月悄流去,霜发渐添头。半生奔碌如梦,风雨几曾休。曾慕云端鹏举,也效江湖侠步,意气满心头。未料路歧险,壮志付汀洲。繁华歇,虚名淡,意悠悠。案前灯冷,对影长坐思沉浮。看过春花秋月,历遍炎凉寒热,世事若蜉蝣。且把诗心寄,沧海泛轻舟。
发表时间:2025年08月25日 12:04:09     分类:诗韵枞川
   106         1
[诗:七言排律] 破晓星河引
混沌初开雾霭沉,鸿蒙乍破梦留痕。巨擘挥天裂暗夜,长风卷地破重门。怒浪排空千山震,惊雷贯宇万壑奔。残云尽散曙光近,金乌欲升势绝伦 。霞染穹苍燃烈火,日耀乾坤化强音。浩气纵横星斗颤,壮志凌云岁月吟 。挥剑斩破千层障,跃马踏碎万里尘。但待清风传佳讯,再赏明月照归人 。
发表时间:2025年08月25日 12:02:13     分类:皖风徽韵
   79         1
[诗:七言排律] 浩宇长歌
大漠孤烟漫紫穹,长河落日映霞红。驼铃阵阵传天际,丝路迢迢贯亚东。烽火燃时豪杰起,干戈止处韵文融。千年兴废春秋笔,万古江山造化功 。心向九霄凌浩渺,志凌五岳傲苍穹。且邀明月同船渡,共赴星河唱大风。
发表时间:2025年08月25日 12:00:08     分类:诗
   83         0
[散文] 建军百年之铁血铸就的壮丽史
在历史幽邃的长巷,时光的风轻轻吹过,拂开那重重叠叠的岁月帷幔,一幅由铁血铸就的壮丽画卷,在眼前徐徐铺展。百年的征程,似一首激昂磅礴的史诗,每一行,每一页,都浸透着热血与忠诚,闪耀着信仰与荣光。百年前,黑暗如墨,笼罩华夏大地。军阀混战,列强环伺,山河破碎,民不聊生。在那腥风血雨的时刻,南昌城头的一声枪响,如划破夜幕的惊雷,宣告人民军队的诞生。那枪声,是觉醒的呐喊,是反抗的号角,拉开了创建人民武装的序幕。一群怀揣着理想与壮志的革命者,毅然踏上了这条充满荆棘的铁血之路。从井岗山上的星星之火,到万里长征的漫漫征途;从平型关大捷的扬眉吐气,到百团大战的烽火连天;从辽沈、淮海、平津三大战役的决胜千里,到渡江战役的势如破竹。人民军队在血与火的洗礼中,不断成长壮大。每一场战斗,都是生与死的较量;每一次冲锋,都是对信仰的坚守。无数革命先烈,用他们的热血和生命,为新中国的诞生铺就了一条光明大道。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,面对武装到牙齿的敌人,人民志愿军以“钢少气多”的无畏精神,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。长津湖畔,冰雕连的战士们以战斗的姿态,化作了永恒的丰碑;上甘岭上,战士们用生命坚守阵地,打出了国威军威。他们用热血捍卫了国家的尊严,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军人的钢铁意志。和平年代,人民军队依然是祖国最坚实的守护者。洪水肆虐时,他们筑起冲不垮的“绿色长城”;地震来袭时,他们争分夺秒,在废墟中寻找生命的希望;疫情蔓延时,他们逆行而上,奔赴抗疫一线。哪里有危险,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的身影。他们用行动诠释着“人民军队为人民”的宗旨,践行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。百年风雨兼程,百年砥砺前行。人民军队在党的旗帜下,历经战火硝烟,一路披荆斩棘。从小米加步枪,到现代化的钢铁雄师;从单一兵种,到诸军兵种合成作战。如今,航母出海,战机翱翔,导弹呼啸,人民军队正向着世界一流军队的目标迈进。建军百年的壮丽史诗,是用铁血铸就的传奇。它记录了人民军队的成长历程,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想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我们回望过去,展望未来,心中充满无限的感慨与自豪。那一段段波澜壮阔的历史,那一个个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,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,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行。让我们向人民军队致以最崇高的敬意,愿这由铁血铸就的壮丽史,在岁月的长河中永远闪耀光芒,续写新的辉煌篇章!
发表时间:2025年08月23日 17:08:34     分类:诗圃常开
   60         0

1 2 3 4 5
  • 104 条记录 第 1 页/共 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