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论文]
解读《禹王碑》
禹王碑,最早发现于南岳衡山岣嵝峰,又称岣嵝碑,与黄帝陵、炎帝陵被文物界誉为中华民族的三大瑰宝。禹王碑镌石崖壁,宽140厘米,高184厘米,碑文9行,每行9字,凡77字。末有寸楷书"右帝禹制",字体苍古难辨。郭沫若花三年,仅识三字。有谓蝌蚪文,有谓鸟篆。 据记载,南宋嘉定五年(1212年),何致游南岳。至祝融峰下,遇一樵夫说见过一石碑,有数十字。何致推测,必是历代寻找的“禹王碑”。于是请樵夫带路,找到了石碑。来到长沙时,将其摹刻于岳麓书院后山巨石之上。此即岳麓山禹王碑。 此碑刻成距今已有810年,经专家考证是现存碑中历史最悠久的一块。1935年建石亭护之,亭侧有清欧阳正焕书"大观"石刻,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明代杨慎、沈镒、杨时桥、郎瑛,清代杜壹,当代长沙童文杰、杭州曹锦炎、株洲刘志一等人先后作“岣嵝碑释文”。今录杨慎释文,余不累述。杨慎释文:承帝曰咨:“翼辅佐卿,洲诸与登,鸟兽之门。参身洪流,而明发尔兴。”久旅忘家,宿岳麓庭,智营形折,心罔弗辰,往求平定,华岳泰衡,宗疏事裒,劳余神禋,郁塞昏徙,南渎衍亨。衣制食备,万国其宁。窜舞永奔!西谷山人释文:涌杲孚龙,界除疆開。惟痛兴祭典,祷生门变异。九州攸同,钟鼓鼎祀。众志成城,忘寝席。伯益凿扩龙门,营造进出隧洞,常落凤凰。帝命宣禹还朝,授奖赐寶。禹归受勋,封王爵,赐冕冠。普天同庆,圣绩耀閃。落款:右帝禹刻南岳碧云峰壁间水绕石壇之上,何致子一以论事去国寻幽得之。众谓虞夏之書,刊之于此,詳记在山下。碑文解读:日涌东方,神龙浮现。消除水患,开疆拓土。祭祀天地,祷告神灵。惟愿苍生,免罹水患。九州攸同,钟鼓鼎祀。众志成城,席不暇暖。伯益勤勉,身先士卒。凿扩龙门,建造隧洞。凤凰起舞,祥瑞屡现。舜帝嘉许,敕命褒奖。宣禹还朝,授权赐宝。禹归受勋,封王赐爵,冕服王冠,感恩戴德。普天同庆,圣绩耀閃。光芒万丈,世代流传。
发表时间:2025年09月28日 10:04:06
分类:杂文